【廣告】
結合車主充電需求,我們認為圍繞日常生活和工作場景的交流慢充樁仍然是電動汽車zui主要的充電方式。住宅小區(qū)私人樁:電動汽車充電首1選。目前電動乘用車電池位置、接插口和尺寸均不相同,使換電模式難以大規(guī)模應用。私人樁充電便捷,無燃油車占位、充電樁損壞或不匹配等問題,并且可享受居民生活電價優(yōu)惠,電動汽車使用成本低至0.1元/km,僅為燃油車的1/5。工作、娛樂和消費場所公共慢充樁:依托生活和工作場景,彌補私人樁不足。
標準統(tǒng)一實現充電樁互聯互通,多方共贏夯實行業(yè)增長基礎。額定電流、額定電壓等技術參數和充電流程的統(tǒng)一增強了充電樁兼容性,造就多方共贏,為充電基礎設施快速增長夯實基礎。另外圍繞生活場景的公共慢充樁亦是對私人樁的有益補充,為老舊小區(qū)無處安裝私人樁車主提供了充電渠道。對生產廠商而言,其實現規(guī)模經濟從而降低制造成本;對充電樁運營商而言,其投建公共充電樁匹配車型數量大幅增加,使用率和盈利能力提升,且運營商角色從單純充電服務供給延伸至多邊平臺運營,甚至可能孕育共享私人樁商業(yè)模式。
北京、廣東、安徽和貴州等省市也明確了新建住宅小區(qū)停車位和公共停車位的充電樁建設和預留比例,其中廣東省政府明確要求對不滿足充電設施配建要求的新建住宅不得辦理驗收手續(xù)。3-7kw區(qū)間內,按照“先來先充”原則制定有序充電計劃,靈活控制充電功率。行業(yè)補貼:根據2016年1月財1政部、科技部、工1信部、國家發(fā)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fā)布的《關于“十三五”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獎勵政策及加強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通知》,2016-2020年國1務院根據各省新能源汽車推廣數量,對各省充電設施建設運營、改造升級進行補貼。
充電樁安裝于公共建筑(公共樓宇、商場、公共停車場等)和居民小區(qū)停車場,可以固定于地面或墻壁。公共樁:為社會車輛提供公共充電服務,直流樁和交流樁兼有。直流充電樁將交流電轉化為直流電,通過充電插口直接給電動汽車電池充電。本文的公共樁即分散式公共充電樁,其建造于公共停車位(庫),為停泊的社會車輛提供有償充電服務,主要依靠收取電費、服務費來盈利。專用樁:面向運營車等特定用戶,直流樁和交流樁兼有。專用充電樁主要為企業(yè)停車場建造,服務對象為物流車、公交車和出租車等運營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