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現(xiàn)在已經有很多集裝箱被加工成集裝箱房了,均價1萬,運輸800左右。更大的問題其實在你的集裝箱房放哪兒。
先解決了這個問題再往下看吧。
這條evernote筆記是我春天調研的,最后就是選了其中一家:集裝箱房,從調研到最后運輸一共花了4天時間,
一天調研,第二天去現(xiàn)場看,正好有一個開了三個窗戶,還算比較適合非工地居住的正在鋪地,于是就選定了,
外觀顏色可以,但白色由于要刷很多遍,費工又費料,要加錢,于是就選了個還算可以接受的綠色。第四天去拉集裝箱。
這個集裝箱房放在郊區(qū),3m寬6m長,內部地面是鋪好的木地板,墻面做了特別簡單的保溫防火,整體還算干凈整齊,
也做好了接電裝空調的線路。如果想的話,還可以專門定制,那種兩層的啊,隔間啊,衛(wèi)生間啊什么的都可以,就是價格
單獨商量吧。
當初選擇用集裝箱,完全是個意外,土地非私有,大家都懂的。朋友幫我找的照片地是集體承包地,屬性是林地,
不能蓋房,而且自己想在這里做的事情也有很多不確定性,因此要主要成本、靈活兩大因素,就選了集裝箱。也許
是自己用了,所以后來發(fā)現(xiàn)其實已經有很多相關的案例了,供參考:
不隔音,因為箱體比較薄,有人走動整棟樓都能聽見;
不保溫,不裝空調的話冬天夏天簡直不敢想;
不方便,上個廁所要下樓到公共廁所去,工地有公共淋浴間,不過沒去過;
不安全,雖然沒聽說有出過事,不過風特別大的時候房子都在晃。。。整體感覺比學校宿舍差點,但也還行,條件不是特別艱苦。
建筑師用集裝箱建造房屋
由于早期的集裝箱建筑技術簡陋,難以通過建筑規(guī)范,同時該類型的建筑只能屬于臨時性建筑,期限短,并超過期限后需進行拆除或遷移,因此大多數(shù)項目的功能只能局限在辦公用途或展覽館使用。
苛刻的條件并沒有阻止建筑師對集裝箱建筑的追求。2006年,美國南加州建筑師Peter DeMaria設計出美國兩層的集裝箱住宅,并且該建筑結構通過了嚴格的建筑規(guī)范。
環(huán)保輕型搭建構材、雨水用來沖洗洗手間、太陽能發(fā)電、幾乎可以完全自己自足的能源供給;外觀上還有可自定義的優(yōu)勢;
功能區(qū)設計上:無論是廚房還是臥室客廳幾何構建出大量的空間,且多面玻璃窗設計讓室內擁有良好的采光通風效果;
在大學時做了很多瘋狂的事情,做公益時籌款百萬,建立中國第一所由大學生籌建的希望小學。
做餐飲時另辟蹊徑,服務上萬名青年人,讓200多個家庭過上有保障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