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降低鋼件的脆性,將淬火后的鋼件在高于室溫而低于650℃的某一適當溫度進行較長時間的保溫,再進行冷卻,這種工藝稱為回火。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體熱處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與回火關(guān)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金屬材料表面處理技術(shù)與金屬熱處理和表面熱處理不是一個類型的慨念。一般把金屬表面防護和改性稱之為金屬材料表面處理,改變金屬材料表面組織結(jié)構(gòu)和力學性能指標稱為金屬表面熱處理。
很多委托產(chǎn)品外加工的企業(yè),曾幾何時學會了要求進貨檢驗,既然領(lǐng)導提出這個要求,那么伙計們就正兒八經(jīng)對待了,也去買一臺洛氏硬度計回來,放到工廠里,開始對熱處理后的產(chǎn)品開始進貨檢驗了。這些本無可厚非,但是他們老是對熱處理產(chǎn)品檢驗不合格!這可忙壞了熱處理公司,怎么會呢?明明白白是經(jīng)過檢驗合格出廠的,怎么到用戶手中就不合格了呢?公司上下不得其解。

加熱溫度是熱處理工藝的重要工藝參數(shù)之一,選擇和控制加熱溫度,是保證熱處理質(zhì)量的主要問題。加熱溫度隨被處理的金屬材料和熱處理的目的不同而異,但一般都是加熱到相變溫度以上,以獲得高溫組織。冷卻也是熱處理工藝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驟,冷卻方法因工藝不同而不同,主要是控制冷卻速度。一般退火的冷卻速度慢,正火的冷卻速度較快,淬火的冷卻速度更快。但還因鋼種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例如空硬鋼就可以用正火一樣的冷卻速度進行淬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