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武漢心之初開音的訓練方法:
通過口腔肌肉及唇、舌頭,腹腔、下顎骨等發(fā)音部位的練習,增強口腔感知覺,平衡口腔觸覺閾限,增強說話清晰度。
下面分享一些具體的訓練小方法,僅供參考:
1、通過湯匙擺放的不同位置,進行不同的訓練,如側置可練習合唇,前置練習圓唇,啜飲練習舌頭后縮。
2、使用剪口杯練習合唇,舌尖靈活度,下顎骨分級調控等。
3、使用不同級別的吸管練習圓唇、舌頭后縮、收緊面部組織、提高下顎骨穩(wěn)定性。
4、吃固體食物練習舌尖兩側轉移、下顎骨穩(wěn)定性、對稱性、獨立進食,如沾了花生醬的西芹,或沾了酸奶的蘋果條。
5、使用泡泡水,可練習腹腔分級調控、下顎骨穩(wěn)定性、圓唇、減少流口水。
日常引導
1.發(fā)音功能的訓練:
伸舌頭,舔上下嘴唇轉圈,模仿動物發(fā)出的聲音,
平時多注意對咀嚼的訓練,不要吃切的過于細碎的食物,
2.聽覺訓練
叫孩子的名字,看他的反應
3.視覺訓練
指出身體部位,重復,頻繁,
發(fā)指令拿東西,讓孩子接受、熟悉指令,而這個過程是對聽力,視覺,觸覺,注意力,記憶力的綜合訓練。
4.表達能力訓練
小貓怎么叫,汽車怎么叫,讓模仿動物的叫聲,和孩子互動,
在游戲中,讓孩子把感覺和需求說出來!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感統(tǒng)訓練是對有問題的孩子做的訓練,其實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感統(tǒng)對孩子的身心發(fā)育都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感統(tǒng)的理念是讓孩子開心快樂地去玩所有的活動,幫助孩子感覺統(tǒng)合成長,進而幫助孩子的自信心,成就感,動作發(fā)展,情緒,注意力等的成長。對于正常孩子的教育,和對于孤獨癥兒童的干預,如何在教育內容上、教育形式上、教育方法上融合,從而不會讓兩個群體產生互相制約(不讓正常孩子教育速度放緩,也不讓孤獨癥兒童干預受限),這其實頗有難度。
提高身體協(xié)調能力,讓整體得到改善,也就是說:語言出現(xiàn)問題,往往不是語言的本身,而是身體感覺統(tǒng)合出現(xiàn)問題!
從墜地開始,我們的成長就離不開模仿,大多數(shù)的我們通過模仿就能學會社交需要的技能,同時通過觀察大人或同伴的反饋,我們會了解到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是不可以效仿的。
但這個世界上有一群被稱為“星星的孩子”的兒童,他們無我們一樣通過模仿學習需要到必備的社交技能。4、這些孩子會想要通過重復話題來減壓壓力,我們可以嘗試摒除摒除導致壓力的因素,并教導他其他的自我松弛的方式。維兒康作為一直在特殊兒童康復與教育的路上負重前行的平臺,一直相信通過行為矯正訓練,有一天兒童也是可以有正常的社交活動,也可以進入普通的學校接受普通的教育。
現(xiàn)如今,這個詞也開始進入人們的認知中,人們慢慢開始可以理解兒童,社會給予他們的幫助也明顯變多了。原來,這個孩子只參加“語言(發(fā)音)”訓練,而忽視了認知、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孩子只有模仿的能力。更有元旦前夕,江蘇省發(fā)布了一份關于融合教育的文件,提出了很多特殊兒童渴望接受融合教育的共同訴求,融合教育在執(zhí)行中要體現(xiàn)的是教育的公平性,而公平的前提是特殊兒童需要先盡可能普通化,普通孩子要相信在一樣的環(huán)境中,每個人人都是特別的,他們也會有一些特殊的需求。
兒童不能與正常兒童一樣,與周圍的人們和環(huán)境建立聯(lián)系,不會去觀察某人某物,但我們可以通過游戲教學方式來提高他們的興趣,逐步培養(yǎng)他們學會觀察別人。對于能力好點的孩子,可以先從分辨天氣開始,讓孩子知道天冷要加衣服,天熱要服。我們挑選4位小朋友作了“木頭人”的觀察游戲,剛開始,4位小朋友聽到“我們都是木頭人,不許笑,不許哭,不許動”,沒反應、不理解、更不會觀察別人的行為表現(xiàn),他們有的玩手、有的跑來跑去、還有的大笑,老師與家長則是照常進行游戲,氣氛非常的好,慢慢的,他們有的感受到熱鬧的氣氛主動參與游戲,到了第4天,其中一位小朋友理解了游戲的規(guī)則,并能觀察到小朋友在動,能用語言表達,另3位小朋友在第6、7天也學會了觀察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