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簡便的化肥生施器
化肥深施是相對于化肥的撒施或淺施而言的。一般將化肥施于地表以下6--10厘米為深施。機械化肥深施技術既能提高肥效,又能降低生產成本,增加農產晶產量。試驗證明,深施碳酸氫銨、尿素,氮的利用率比表面撤施分別由27%和37%提高到58%和50%,深施比表施其利用率相對提高115%和35%。在同等條件下,機械深施比人工地表撤施,小麥、玉米可增產15--45公斤/畝,棉花(皮棉)可增產5--8公斤/畝,大豆可增產15--25公斤/畝,增產幅度平均在5%一15%。底肥深施機械化技術底肥深施機械化技術應與土壤耕翻作業(yè)結合起來。目前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邊耕翻邊將化肥施于犁溝內。另一種是先撒肥后耕翻。根據(jù)以上情況,營口市農機科研所科研人員經過一年時間的調研、論證,成功研制出了苗土攪拌機,該機工作效率高,每小時可實現(xiàn)攪拌苗床土5000千克,并且攪拌均勻。一般用第—種方法為好。一、技術要求邊耕翻邊施肥的方法,可以做到耕翻、施肥作業(yè)同步完成,可避免化肥露天造成的揮發(fā)損失。一般可將現(xiàn)使用的耕翻犁進行改裝,增加排肥裝置。通常將排肥器安裝在犁鏵后面;隨著犁鏵將化肥施于犁溝底,然后犁鏵翻垡覆蓋,達到深施肥的目的。這種方法習慣稱為犁溝施肥。先撒肥后耕翻的深施方法,要注意盡量縮短化肥暴露在地表的時間,尤其對易揮發(fā)的碳酸氫銨等化肥,要做到隨撒肥隨耕翻,深埋入土.此施肥方法可在犁具前加裝撒肥裝置,也可使用專用撒肥機,肥帶寬度應同犁具耕幅相一致.二、農藝要求由于各地自然條件和作物種類不盡相同,所以農藝對機械深施底肥的作業(yè)質量要求也不完全一樣。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1.耕深均勻,溝底平整.2.施肥深度大于6厘米,肥帶寬度3--5厘米.3.施肥量要滿足作物栽培的農藝要求,排肥連續(xù)均勻,無明顯斷條。4.先撒肥后耕翻要注意撒施均勻,耕翻后化肥入土深度大于6厘米,地表面無可見的化肥顆粒。
機械施肥技術要點中國化肥網
犁底施肥 在耕地的同時,運用犁底施肥機,深施基肥。技術要點:施肥深度10~25厘米;肥帶寬度3~5厘米;排肥均勻連續(xù),無明顯斷條;施肥量滿足作物栽培的農藝要求。
種肥深施 主要運用精播施肥機和溝播施肥機在播種的同時完成施肥、覆蓋、鎮(zhèn)s壓作業(yè),按施肥和種子的相對位置,有側位深施和正位深施,側位深施化肥施于種子的側下方,正位深施化肥施于種子的正下方。技術要點:按農藝要求完成種、肥的播量等。種、肥間有一定厚度(大于3厘米)的土壤隔離層,既滿足農作物苗期生長對養(yǎng)分的需求,又避免種、肥混合出現(xiàn)燒種、燒苗現(xiàn)象;肥帶寬度略大于播種寬度;肥條均勻連續(xù),無明顯斷條和漏施;土壤耕深一致。土碎田平,虛實得當。開展我國農機企業(yè)品牌價值測評,目的是科學、客觀、公正地評估我國農機企業(yè)品牌建設成果,幫助企業(yè)樹立品牌戰(zhàn)略,沉淀企業(yè)無形資產,提升品牌影響力,分享企業(yè)在品牌建設中的成功經驗,提升農機企業(yè)品牌管理水平,促進我國農機工業(yè)轉型升級。
深施追肥 主要運用追肥機、中耕施肥機等機械在農作物各生長期(主要環(huán)節(jié))進行化肥追施。技術要點:施肥量應滿足作物各生長期養(yǎng)分需求;一邊開拖拉機、一邊手動控制閘門,獨自一人3天時間就可以輕松完成80畝地的施肥和旋耕兩道工序,安全便捷,而且化肥播撒均勻,深入土壤,再也不怕被雨水沖走了。施肥深度6~8厘米;施肥部位一般于作物根系側下方,盡量避免傷及作物根系;肥帶寬度3~5厘米,排肥均勻連續(xù),無斷條漏施。
施肥多功能播種機是如何工作
施肥多功能播種機是目前國家重點推廣的保護性耕作方式.不僅有利于保護耕地,減少粉塵污染,而且免耕施肥播種機功能多,一次可以完成多項作業(yè),節(jié)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要檢查施肥機的各個部位是否轉動靈活,應進行試運轉,查看機架有無變形等。本農用具機械廠在本產品的研發(fā)和生產上有較大優(yōu)勢,的質量,高新的技術含量使許工的施肥多功能播種機廣受好評。
主要功能如下:
一次完成旋耕.播種.施肥.覆蓋..扶壟.筑哇等多項作業(yè)。
一機三用既拆下播種部分作為旋耕機用.安裝全部旋耕刀作旋耕機用.拆掉部分旋耕刀既為免耕施肥播種機用。
行距可調.行數(shù)可調,可以任意增加和減少行數(shù),播種行距可以根據(jù)不同地域的需要進行調整。
應用本公司近研制的專利技術刀軸不纏草,開溝器不擁堵,并且能夠保證苗帶寬度.
化肥深施,提高了化肥的利用率,節(jié)省化肥。
該機具可以播小麥.玉米.大豆等作物,適用于我國所有旱田的播種作業(yè)。
農業(yè)機器人知多少:從放牧機器人到擠奶機器人,再到施肥機器人
隨著機器人的普及,機器人威脅的言論也開始盛行。機器人會搶走我們的飯碗嗎?我們常常這樣問。有人認為這是杞人憂天,也有人認為需要未雨綢繆。而殊不知,機器人雖然來勢洶洶,但它也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了我們,我們要做的,是把它們看成朋友,而不是敵人。
近日,澳大利亞野地機器人中心研發(fā)出了一種新型的四輪機器人,它叫做SwagBot。研究人員開發(fā)它的目的,是為了讓它幫助農民監(jiān)測家畜和莊稼的健康狀況。
據(jù)悉,SwagBot能夠幫助農民放牧、收割莊稼和牽引拖車。此外,它還可以靈活地繞過溝渠,跨越木樁,穿過沼澤地,在崎嶇的山路上自由行動。
悉尼大學的機器人薩拉赫表示,SwagBot將能遠距離測量動植物體溫,分析動物的活動情況,并確保它們的夜間安全。他說:“我們希望SwagBot能24小時監(jiān)測農場情況,保證家畜和莊稼的健康。”
6月30日,SwagBot在野外試驗成功。若能投入實踐,它將成為世界首臺能夠監(jiān)測家畜健康狀況的農場機器人。而其實,這并不是機器人造福農業(yè)。要檢查施肥機是否有產品合格證、使用說明書、“三包憑證”及有關技術文件??梢哉f,隨著農業(yè)的機械化,越來越多高科技開始應用于農業(yè),而機器人就是這些高科技的代表。其實,機器人不僅可以檢測家畜和莊稼,還可以擠奶和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