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在初級沉淀池,常使用陰離子型已水解的聚烯酰胺去除廢水中的懸浮雜質,而使用非離子型聚烯酰胺(PAM)時的效果不好。經(jīng)驗表明,在初級沉淀池中投加1mg/L水解聚烯酰胺,可去除進場廢水中50%以上的懸浮粒子及40%以上的BOD5。
在廢水的初級沉淀處理中,將有機高分子聚電解質與無機絮凝劑的混合使用,要比它們各自單獨使用效果更好。由于進場廢水中懸浮粒子的濃度、粒徑分布及種類等隨時會發(fā)生變化,就使得絮凝劑的佳劑量有時難以控制。這時若過量投加無機絮凝劑,用卷掃機理來沉淀去除懸浮雜質,方法雖然可行,但其缺點也是很突出的,一是作用時間比較長(15~30min),再是形成的絮體易破碎。如果在投加無機絮凝劑的同時,再加入一定量的有機高分子聚電解質,可使絮凝時間減少到2~5min,而且形成的絮體也比較結實。
混凝處理還可以去除廢水中的磷酸鹽和重金屬離子。長期以來,人們一直采用投加金屬鹽類無機絮凝劑的方法來去除廢水中的部分磷酸鹽。但實驗證明,在保證磷酸根的去除率沒有降低的前提下,用陽離子聚合物代替無機絮凝劑可以取得同樣的除磷效果,這說明聚合物參與了對陰離子磷酸根的吸附。例如某廢水處理場在混凝處理工藝中,用12mg/L硫酸鐵和3mg/L高電荷密度的陽離子聚合物,以及0.2mg/L高分子量的陰離子聚合物復合,代替原來23mg/L的硫酸鐵,在磷的去除率不變的情況下,使出水BOD5去除率從30%上升到了55%。同時,采用混凝處理后,可以使活性污泥階段產(chǎn)生的污泥中無機物成分減少,提高活性污泥的生物降解功能。
化學絮凝法是將絮凝劑加入廢水中,使水中的懸浮物顆粒或者膠體凝聚產(chǎn)生絮凝體,從廢水中分離而去除污染物,使廢水水質凈化的技術,是一種經(jīng)濟實用、操作簡便、效果明顯的污水處理技術。天然高分子絮凝劑因具有無機絮凝劑和合成有機高分子絮凝劑不具備的優(yōu)點而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尤其是天然淀粉具有來源廣、價格低、無毒、可生物降解等優(yōu)點,在絮凝劑的開發(fā)利用方面得到廣泛關注。
PAM天然絮凝劑生產(chǎn)在礦工業(yè)中,通常使用大量的水,后常須回收水中有用固體物,并將廢水凈化回收使用。應用非離子聚烯酰胺絮凝劑,可促進固體的下沉、液體的澄清和泥餅的脫水,從而可提高生產(chǎn)效率,減少尾礦流失和水的消耗,降低設備投資和加工成本,并免除環(huán)境污染。例如:鉬的瀝濾,黃金的沉淀、分離,鈾礦的回收。
在洗煤過程中,煤粉及煤泥的沉淀和過濾是主要的經(jīng)濟問題和污染控制問題。非離子聚烯酰胺系列產(chǎn)品可以減少泥土著色、管路堵塞、泵的維修以及河水污染,提高生產(chǎn)能力,回收煤粉和提高過濾速率,還可以使水徹底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