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南獅富有南方風(fēng)格,特點(diǎn)鮮明.南獅造型上比較夸張,重裝飾、重色彩.從類型上講,有文化獅、武獅和少獅三大類.南獅獅頭結(jié)合三國經(jīng)典故事的內(nèi)容,發(fā)展成為了一種特色的當(dāng)?shù)匚幕?
南獅的獅頭和北獅不同,從制作工藝上說,北獅的獅頭相對簡單,像徐水北里的舞獅有時用一個柳條筐就可以充作獅頭.南獅的獅頭比較重視裝飾,色彩艷麗,制造考究.但從形象上說,南獅的獅頭不太像是獅子頭,獅頭上有一只角,形象甚至接近年獸,而這種頭部特征保留了南獅來源的傳說中的獅子形象,南獅的獅頭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佛山裝的獅頭,一類是鶴山裝的獅頭.佛山裝的獅頭大而且圓,額頭寬,嘴較平闊;鶴山裝的獅頭較扁而長,嘴比較突出,有些像鴨子嘴,因此又稱為'鴨嘴獅'.
南獅獅頭的傳統(tǒng)造型上有'劉備獅'、'關(guān)公獅'、'張飛獅'三種造型.獅頭不同,顏色不同,裝飾不同,舞法不同,代表意義也不同.關(guān)公獅的顏色為紅色,代表忠義;劉備獅的顏色為黃色,代表仁義;張飛獅的場合也不同.一般喜世慶典多用劉備獅和關(guān)公獅,而張飛獅只有在比賽或者挑戰(zhàn)時才用.
獅舞以扮演"武獅"為主,即魏武帝欽定的北魏"瑞獅"。小獅一人舞,大獅由雙人舞,一人站立舞獅頭,一人哈腰舞獅身和獅尾。佛山舞獅表演人全身披包獅被,下穿和獅身一樣毛色的綠獅褲和金爪蹄靴,大家無法辨認(rèn)舞獅人的形體,它的形狀和真獅極為類似。佛山舞獅表演人以古代武士打扮,手握旋轉(zhuǎn)繡球,配以京鑼、鼓鈸、逗弄瑞獅。獅子在"獅子郎"的引導(dǎo)下,扮演騰翻、撲跌、跳動、登高、朝拜等竅門,并有走梅花樁、竄桌子、踩滾球等高難度動作。、開合步:從基本步站立姿式開始,兩腳蹬地,兩腿向左右分開寬于肩,兩腳蹬地兩腿并攏完成動作的過程,上體保持基本姿式<。南派獅舞以扮演"文獅"為主,扮演時講究表情,有搔癢、抖毛、舔毛等動作,活靈活現(xiàn),逗人喜愛,也有難度較大的吐球等竅門。南獅以廣東為中心,并流行于港澳,東南亞僑鄉(xiāng)
舞獅表演雖也是雙人舞,但舞獅人下穿燈籠褲,上面只是披著一塊五顏六色的獅被而舞。和北獅不一樣的是"獅子郎"頭戴大頭佛面具,身穿長袍,腰束彩帶,手握葵扇而逗弄獅子,以此舞出各種柔美的招式,動作滑稽幽默。南獅門戶很多,有清遠(yuǎn)、英德的"雞公獅",廣州、佛山的"大頭獅",高鶴、中山的"鴨嘴獅",東莞的"麒麟獅"等。其中'采青'是醒獅的精髓,有起、承、轉(zhuǎn)、合等過程,具戲劇性和故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