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近代,城市中實行火葬,喪儀也簡單多了。殯儀結束之后,除親朋至友還須備“豆飯”(又稱作“豆腐羹飯”)留客外,一般講,主人還給參加殯儀的朋友云片糕一包、果糖三粒(也有五粒、七粒者、一般以奇數(shù)為例),返入主人家中后還要飲糖水一杯。正月晦日赤豆粥是祭典高陽氏之子“窮子”‘冬至日食赤豆粥也是祭禮共工氏的“不才子”,祈求他不要為鬼為崇。糕,音諧“高”,取義高壽,其義取不要如死者早去之匆匆也。然殯儀用糖三粒和飲用糖水,其儀何為,為世人所不明白了。 近幾年參加社會民俗調查,發(fā)現(xiàn)全國不少地區(qū)(主要是農(nóng)村地區(qū))的喪儀中,參加殯禮返還死者家屬之家后,已有幾大桶糖粥準備在那里,一般叫作“吃糖飯”或“吃五糖飯”。吃糖飯喪儀可能是一種俗儀,故古書記載不詳,亦未明其為何義。明末清初上海籍人姚廷遴著《歷年記》中記,明崇禎十三年(1460)其父亡,“先做功德三日,開喪兩日,排糖飯執(zhí)事”。顯然喪儀中“五糖飯”禮在明代民間也十分普遍。
武漢長樂圓滿有限公司提供殯葬一條龍服務以及殯葬用品的銷售等服務。
很多逝世的人都是在醫(yī)院,一般遺i體不需要再搬回家,直接送殯儀館,也不存在給誰錢的問題了,總之遺i體移動越少越好。后來的“坐缸”千日后塑“真身像”,則屬于后代地方居民的衍生習俗,如綿山的包骨真身像等。在移動遺i體的時候,直屬子女,一般在旁邊安慰遺i體,比如說:某某別害怕,大家送你去新家等等,因人而異。如果在家中逝世,那么遺i體挪動的時候需要招魂,方法是拿一燒紙條,在四周的墻上移動,如果燒紙條在那個地方固定住了,說明逝世人的靈魂在那里,然后用燒紙條把靈魂收起來,從窗戶遞出,放在遺i體旁邊,隨遺i體一起進火化爐。
加大殯葬服務收費政策宣傳并依法查處價格行為
(一)廣泛做好政策宣傳工作。下葬時,隨土撒人一些花瓣,葬畢在墓前立上十字架,放上一束鮮花,親友就可以默默離開墳墓。各地價格、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強殯葬服務收費管理的重要意義,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殯葬服務收費政策宣傳力度。要利用廣播、電視、報刊、互聯(lián)網(wǎng)等多種方式,宣傳殯葬服務收費政策和救助保障措施,倡導移風易俗、厚養(yǎng)薄葬和節(jié)地環(huán)保的葬禮方式,充分發(fā)揮社會和新聞輿論監(jiān)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