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如果你的孩子已經(jīng)在叛逆期了,與其與孩子“硬碰硬”不妨換種方法試試,可以這樣做:同意孩子比較“任性”的做法,但是必須要跟孩子講清楚任性的代價是什么,讓孩子獨立思考任性對不對。假如孩子任性的非要打游戲,那么你就告訴他,你可以打游戲,但是你要知道你面臨的是成績的下滑、老師的批評、沒有前途的未來,有時候讓孩子獨自想清楚比父母千叮嚀萬囑咐有用的多。
處在成長階段的青少年由于身心在發(fā)育過程中,承受能力比較差。強大的學習壓力,理想生活的過度追求,人際交往的困惑,很容易使他們患上顧慮癥?;加蓄檻]癥的青少年會表現(xiàn)為:情緒不穩(wěn)、煩躁不安、脾氣暴躁。注意力渙散、學習效率下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也影響了人際交往和正常生活。
緊張的學習壓力或不適當?shù)膶W習方法,使青少年體驗不到學習的樂趣,使青少年對學習失去了興趣,一學習就煩惱,而對學習以外的東西興趣濃濃,由于厭學從而導致逃學、給家長撒謊、跟老師不親近、怕說學習的事情、跟人疏遠。
愛因斯坦說:“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币粋€人在想什么,只有讓他開口,就可以大致了解他所思考的內(nèi)容。自己的孩子自己比較了解,除非他撒謊成性了,否則,家長完全可以通過孩子的語速語調(diào),來分析孩子是否說謊。如果感覺孩子近期說話不夠流利,語無倫次,或含糊其辭。那么,家長一定要注意了,可能孩子有事瞞著你了。
有的孩子心情不好的時候,說話很沖人。比如“媽媽,你能不能少說兩句”“爸爸,你老說這些煩不煩啊”。面對智力快速發(fā)展的孩子,很多家長感到自己已經(jīng)“江郎才盡”了。家長們反復說的那幾句話,真的也是思維枯竭的表現(xiàn)。當你覺得自己說服不了孩子的時候,家長們還是少說幾句吧。打嘴仗有意思嗎?沒有,它反而會讓爭吵變得更糟。
孩子跟你對著干,其實是要你看到,我不是一個應聲蟲,也不是一個軟綿綿可以隨便被你把控的人,我有我自己的感受和自尊,我也有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因此如果父母一直沒有看到孩子真實的模樣,而是希望孩子成為他們期望的樣子的話,孩子一定會去挑起一個矛盾,就是看看到底誰能夠把控誰,誰可以左右誰。有時候我們說,一個從小一直被別人恥笑的,或者很壓抑的孩子,長大后千萬不能擁有權利,因為一旦擁有的話,他會把這個權利運用得無所其極。就有點像小時候一直窮怕了的孩子,一旦有了錢,他消費起來是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