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浮雕的空間構造可以是三維的立體形態(tài),也可以兼?zhèn)淠撤N平面形態(tài);既可以依附于某種載體,又可相對獨立地存在。作為一種人文創(chuàng)造,浮雕始終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展現(xiàn)、豐富著人類的歷史與文明;作為一種視覺藝術,浮雕與其它藝術形式一道,以它的發(fā)生和發(fā)展記載、構筑著藝術的演進軌跡與繁榮景象。相比一般的木雕雕刻技巧,浮雕的雕刻技法更加的繁復一些,而且成品的浮雕工藝品,美觀程度以及收藏價值更高一些。
近年來,浮雕在城市美化環(huán)境中占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浮雕在內容、形式和材質上與圓雕一樣豐富多彩。浮雕的創(chuàng)作要適應建筑的需要,同時也應充分展現(xiàn)自己的獨特的存在意義和價值,紀念性和主題性浮雕多遵循敘事性構圖的原則,并含有指示象征意味。隨著時代的進步,雕刻技術的發(fā)展,諸如鏤空雕等雕刻技法被融入到浮雕作品的雕刻中,很大程度上拓展了浮雕畫的表現(xiàn)范圍。
浮雕是木雕雕刻當中非常常見的一種,是木雕工藝師在一塊品平整的木板上將所構思的題材雕刻出來,讓其脫離原來材料平面的一種雕刻技法。一般浮雕是將圖像的造型浮出在木材的表面,所雕刻出來的是一種半立體型的工藝品。根據(jù)所雕刻圖像造型脫離木材深淺的程度不同,浮雕可以分為淺浮雕與深浮雕,雖然都是浮雕,但是深淺浮雕所呈現(xiàn)出來的視覺感不同。
浮雕工藝簡介
浮雕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是繼圓雕之后出現(xiàn)的一種裝飾性的雕刻技法,多刻于石壁或木柱的表面,如刻于北魏太和十八年的洛陽龍門石窟古陽洞佛龕的石楣上的浮雕、陜西西安唐太宗昭陵六駿浮雕等。
壽山石的浮雕始于明、清時期壽山石硯四雕和章方柱的四面,雖然因為材料的緣故,在體積上和中國歷代的浮雕作品相比,懸殊很大,但是中國傳統(tǒng)的浮雕藝術對壽山石的薄意、透雕就是借鑒中國古代寺院、宮殿、亭臺樓閣、小橋、村舍等裝飾雕刻以及摩崖石刻、磚雕、木雕等技法發(fā)展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