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厭氧生物處理中溫細菌的溫度
一般廢水處理中主要是中等溫度的細菌進行生物需氧生物處理,生長和繁殖的溫度為20℃~37℃。當溫度超過生物生長溫度時,會迅速使微生物的蛋白質變性,破壞酶系統(tǒng),失去活性。在嚴重的情況下,微生物會。低溫會降低微生物的代謝活性,進而停止生長繁殖,但仍保存其生命力。厭氧生物處理中溫細菌的溫度范圍在20℃至40℃之間,高溫為50℃~60℃。厭氧生物處理通常使用33℃~38℃和50℃~57℃的溫度。
20°C通常用作測定生化需氧量的標準溫度
微生物的活性與溫度有關。20℃通常用作測定生化需氧量的標準溫度。一般來說,生活污水中的有機物基本上需要20天左右的時間才能基本完成階段的分解和氧化過程,即確定階段的生化需氧量至少需要20天。這在實際工作中是困難,目前,5天被用作測量生化需氧量的標準時間,這被稱為5天生化需氧量(由BOD5表示)。根據實驗研究,一般有機物質的5天生化需氧量約為階段生化需氧量的70%。對于其他工業(yè)廢水,他們的5天生化需氧量和階段生化需氧量。差異可以更大或更近,并且不能一概而論。生化需氧量的檢測與分析在污水處理工程中具有重要意義。BOD/COD值可以反映廢水的可生化性。生化需氧量(BOD/COD)越高,廢水的可生化性越強,生物處理方法越適用。廢水的理化預處理單元和厭氧生物反應對提高廢水的生物降解能力,進而提高好氧生化系統(tǒng)的處理效率和效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上海生產企業(yè)水的循環(huán)利用率
為了減少廢水水量,首先應該在廢水產生的源頭上多做文章。如可以考慮水的循環(huán)利用、或多次重復利用,提高水的循環(huán)利用率,盡量減少外排水量。在國外,某些先進企業(yè)水的循環(huán)利用率已經達到96%以上,而上海生產企業(yè)水的循環(huán)利用率還停留在20-30%的較低水平,尚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挖掘。提高生產用水的循環(huán)利用率不僅可以減輕環(huán)境污染,而且還能減少新鮮水的補充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和日益緊張的水資源問題。在廢水處理時,也應該盡量考慮處理出水的循環(huán)使用。
溶劑中與反應制備對的后處理操作工藝
例如某廠將對硝基在溶劑中與反應制備對。原先的后處理操作工藝是用水洗滌去除反應物料中的NaCl鹽分,該操作的結果是廢水水量大,廢水中的鹽分含量高,導致后續(xù)的生化處理發(fā)生困難。后來該廠改進了后處理的操作工藝,先將反應物料(有機相)中的NaCl過濾掉,再用水洗滌并析出對,改進后的操作工藝不僅可以減少廢水水量的50%,而且可以回收廢水中鹽分的97.4%,削減廢水有機負荷58.7%,廢水的生物降解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