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鋼冷卻轉變規(guī)律,希望在臨界區(qū)域溫度時冷卻速度大,盡快通過C曲線的鼻子區(qū)域,以免轉變成珠光體或貝氏體組織,在馬氏體轉變開始的危險區(qū)域,冷卻速度必須慢下來以減少組織轉變產生組織應力引起的變形甚至裂紋。雙液淬火先在水中淬火然后轉到油中冷卻的道理即是如此。單液淬火即要求冷卻介質具備這樣的冷卻特性:臨界區(qū)域溫度時冷卻速度快,危險區(qū)域溫度時冷卻速度要慢下來。淬火油的選擇原則之二:高溫時快冷低溫時慢冷,兼顧硬度與變形的要求。

高溫滲碳。滲碳作為一種常見的金屬表面處理工藝,將被處理件植入到具有活性滲碳的介質中,并在一定的加熱溫度內保持足夠時間,在不破壞加工件心部原有成分結構的基礎上,促進滲碳介質析出活性碳原子,使之滲入到鋼件表層以獲取表層高碳,從而提升產品的硬度和耐磨度。綜合來講,與其他化學熱處理無異,高溫滲碳亦是通過分解、吸附以及擴散三個流程實現(xiàn)機理作用??茖W研究表明,鋼件的分子構成比較特殊,碳在其中的擴散速度與溫度息息相關。具體而言,溫度每提升 50℃,鋼件的滲碳速度可增長近一倍之多,合理的溫度控制,在保證滲碳效果的同時,還可有效縮短高溫滲碳工藝時間,是企業(yè)提升產能、降低成本的重要方式。需要客觀指出的是,滲碳溫度也需控制在一個合理范圍內,過高可能會加速設備老化,同時還應保持足夠的熱處理時間。

使用熱作用來消除應力與蠕變期間的應力松弛密切相關。關于壓力去除過程有兩種觀點。
一種觀點是材料的屈服強度隨著加熱溫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在加熱時,此溫度下的殘余應力超過此時的屈服應力,發(fā)生塑性變形,殘余應力減輕,但緩和應力永遠不會低于屈服應力,因此應力消除僅為極限。
另一種觀點是它是由一般的壓力放松引起的。理論上,只要給出足夠的時間,就可以完全去除應力,并且不受應力大小的限制。當淬火鋼回火時,由于結構結構的變化,淬火鋼被軟化和增韌,并且殘余應力也被去除或重新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