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青蛙養(yǎng)殖中常見疾病及其預防措施
養(yǎng)殖任何動物,其疾病都是以預防為主。雖然青蛙的疾病比較少見,為了幫助大家在萬一遇上疾病時能及時識別并及時進行治1療,這里特將幾種蛙類的常見疾病進行整理介紹如下:
紅腿病
(1)病因:紅腿病又稱敗1血癥,為蝌蚪、幼蛙和成蛙的常見病。其病原體為嗜水氣單胞菌及乙1酸菌及乙1酸鈣不動桿菌的不產(chǎn)酸菌株等革蘭氏陰性菌。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快,率高。
(2)癥狀:發(fā)病個體精神不振、活動能力減弱、腹部膨脹、口和有帶血的黏液。發(fā)病初期,后肢趾尖紅1腫,有出血點,很快蔓延到整個后肢。剖檢以后可見腹腔有大量,肝腫大并有出血點,胃腸充血,并充滿黏液。
(3)防治措施:定期換水,保持水質清新,合理控制養(yǎng)殖密度,定時、定量投喂食物,及時將發(fā)病個體分離治1療,控制疾病蔓延。
(4)治1療方案:發(fā)病初期,可采用如下方案:恩諾沙1星 水產(chǎn)用多維,拌20kg飼料,用一個療程,一個療程5天。同時,用碘全池消毒,碘。
青蛙養(yǎng)殖的產(chǎn)卵池你知道多少
產(chǎn)卵池:有中央池和溝畦池兩種。中央產(chǎn)卵池的墻壁以水泥板、網(wǎng)類或磚砌均可。5-1公斤腐熟的畜禽肥作為基肥,或者使用在魚藥門市購買的魚用生物肥來培肥水質。高90厘米,設在大池在中央,面積按需要而定。陸地面積占三分之一,其上放掩蔽物,如木板或稻草,并種花草或設葡萄架,以遮蔭。50平方米的產(chǎn)卵池可放種蛙35-40公斤。 溝畦池是以寬8.4米、長10米、高1.1米為一間接的產(chǎn)卵池。池里挖平行溝畦,相間120厘米,溝里放水,水深10-15厘米。
畦上每隔30厘米放置一塊掩蔽木板,木板高9厘米,長、寬各70厘米,板上覆蓋稻草,使之陰暗涼爽。板緣下方的地面,挖一淺溝,使種蛙進入棲息。中央產(chǎn)卵池及溝畦產(chǎn)卵池均先鋪下細目網(wǎng),產(chǎn)卵后,將網(wǎng)連卵塊一起提起,移至孵化池孵化。
孵化池:為便于觀察蝌蚪,用磚砌的水泥池1好,高40厘米、寬120厘米、長300厘米左右,并設注排水口,以便注排水,控制水溫和水位。池上架設涼棚,以防午間陽光直接曝曬。孵化池的水要清潔干凈,進行消毒,以提高孵化率及減少病害。
青蛙養(yǎng)殖中?成蛙的飼養(yǎng)管理
成蛙的飼養(yǎng)管理 成蛙的管理與幼蛙大體相同,只是其體形較大,放養(yǎng)的密度較小些,每平方米放成蛙40只左右為宜,成蛙餌料較為廣泛,如蚯蚓、蛆、蝸牛、紅蟲、甚至死雞、 死鴨及動物五臟等。另外,暴飲暴食也會引發(fā)胃腸1炎,因此餌料投喂要定時、定量、定點。青蛙食量很大,如果動物餌料不足,還可以暇些混合飼料。1好是在蛙池上安裝黑光燈或者兩盞100瓦電燈誘蛾喂蛙。
青蛙一天可吃昆蟲200-500只。青蛙的投料量可按季節(jié)而定。首先,青蛙的養(yǎng)殖時間一般是在春天和夏天的時候,如果我們在事前沒有做好準備,那么可能就錯過了養(yǎng)殖的時間。一般冬眠出蟄后,4月份開始吃食,但食量并不大,對食物的反應還遲鈍,10天不投食還可以正常生活。5月下旬以后食量逐日增加,按蛙的體重的10%投食;7-8月份食量1大,而且對食物的反應十分敏感,必須按體重30%投餌。如果餌料不足,青蛙逐日消瘦,精神不振,兩天不給食就有滅亡的危險。5天不給食就會大量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