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2019年即將畫上句話,格力“造芯”之路進展如何呢?董明珠透過自媒體發(fā)文披露了進展:如今格力空調用上自主研發(fā)的芯片,且自主芯片已經實現與進口芯片的同等水平,達到工規(guī)級品質,一年內上機臺數破千萬,打破國產芯片在空調中使用的記錄。格力電器方面介紹,早在2015年,董明珠就已經前瞻性地意識到,芯片自給自足對一個國家、一個企業(yè)的重要性,于是開創(chuàng)性提出——格力要自主研發(fā)芯片,研發(fā)經費按需投入、不設上限。早在美國“禁令”事件之前,格力已走在“造芯”路上。辦公室格力中央空調施工服務熱線。
此外,剛剛迎來新東家高瓴資本的格力電器,在空調主業(yè)下跌背景下必須保住2000億營收才能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而手段就是“低價傾銷”既搶市場又保收入。由此來看,對于格力電器來說,雙11當天的降價只是一次“清倉拋貨謀增長”的預演,其真正的目標正是要等到雙12這天拋出新的降價促銷方案,再明正言順地“以讓利惠民”的名義,對商家倉庫中的三級定頻進行清倉拋貨。而不是公告中的“俊越、T爽賣得太好,工廠產能跟不上”,就是要為低能效庫存機、淘汰機引流辦公室格力中央空調施工服務熱線。
顯然如果一家企業(yè)搶在國家政策出臺前,生產大量“低價格低能效”產品只為了沖擊全年的營收目標,說明這家公司的經營戰(zhàn)略和主流價值觀偏離航道,更是對未來幾年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不負責任。其實早在2018年,董明珠就曾公開承諾并表示:格力打價格戰(zhàn),“一個行業(yè)的老大很重要,老大怎么樣,這個行業(yè)就會怎么樣,格力影響了很多企業(yè)的決策。如果我打價格戰(zhàn),其他企業(yè)全死掉了,這是沒有意義的,你把別人,自己也傷得要命”。但是,如今格力電器要想實現董明珠提出的到2023年取得6000億元的營收目標,以2018年公司2000.24億元的營收計算,2018年至2023年間,公司需保持24.57%以上的年均復合增速。今年一至三季度,格力電器的營收增速分別為2.49%、10.38%、0.03%。辦公室格力中央空調施工服務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