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刀具方面,采用金剛石砂輪,控制背吃刀量和進給量,在超精密磨床上,可以進行延性方式磨削,即納米磨削。即使是玻璃的表面也可以獲得光學鏡面。2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的發(fā)展趨勢從長遠發(fā)展的觀點來看,制造技術是當前世界各國發(fā)展國民經(jīng)濟的主攻方向和戰(zhàn)略決策,是一個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時又是一個國家獨立自主、繁榮昌盛、經(jīng)濟上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科技上的長遠大計??萍嫉陌l(fā)展對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技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盡管隨時代的變化,超精密加工技術不斷更新,加工精度不斷提高,各國之間的研究側重點有所不同,但促進超精密加工發(fā)展的因素在本質上是相同的。這些因素可歸結如下。
對產品高質量的追求。為使磁片存儲密度更高或鏡片光學性能更好,就必須獲得粗糙度更低的表面。為使電子元件的功能正常發(fā)揮,就要求加工后的表面不能殘留加工變質層。按美國微電子技術協(xié)會(SIA)提出的技術要求,下一代計算機硬盤的磁頭要求表面粗糙度Ra≤0.2nm,磁盤要求表面劃痕深度h≤lnm,表面粗糙度Ra≤0.1nmp。1983年TANIGUCHI對各時期的加工精度進行了總結并對其發(fā)展趨勢進行了預測,以此為基礎,BYRNE描繪了20世紀40年代后加工精度的發(fā)展。
介紹下精密機械加工的原則:
純粹的基礎水平考慮的重點是如何減少誤差,提高精度,所以選擇本質表面的基本原則是:
一:基準重合原則。應選擇盡可能的設計基準作為定位基準。特別是在后的完成,保證準確性,更應注意這一原則。這樣可以避免造成位置誤差基準偏差;
二:基準統(tǒng)一原則。應選擇統(tǒng)一的定位基準面的各種表面處理,盡量保證各表面間的位置精度;有時也遵循共同基準的原則,反復加工;
三:自為基準原則。一些小型機械加工余量和統(tǒng)一的精加工過程,確保加工質量和生產率,與精密加工表面本身作為一個基礎水平。
精密零件加工具體有哪些特點呢?
一、精密零件切削加工
主要有精密車削、鏡面磨削和研磨等。在精密車床上用通過精細研磨的單晶金剛石車刀舉行微量車削,切削厚度僅1微米左右,常用于加工有色金屬材料的球面、非球面和平面的反射鏡等高精度、外表高度光潔的零件。例如加工核聚變裝置用的直徑為800毫米的非球面反射鏡,外表粗糙度為Rz0.05微米。
二、精密零件加工
精密零件加工精度以納米,甚至后以原子單位(原子晶格距離為0.1~0.2納米)為目標時,超精密零件切削加工方法已不能適應,必要借助特種精密零件加工的方法,即應用化學能、電化學能、熱能或電能等,使這些能量超越原子間的聯(lián)合能,從而去除工件外表的部分原子間的附著、聯(lián)合或晶格變形,以達到超精密加工的目的。屬于這類加工的有機械化學拋光、離子濺射和離子注入、電子束曝射、激光束加工、金屬蒸鍍和分子束外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