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本經(jīng)》: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閉陰腫,寒熱,風(fēng)頭(頭風(fēng))侵目淚出,長肌膚,潤澤。
《別錄》:療風(fēng)邪久渴(久渴或疑作久瀉),嘔吐,兩脅滿,風(fēng)痛頭眩,目癢。
《藥性論》:治心腹血刺痛,除風(fēng)邪,主女人血崩及嘔逆,明目、止淚出,療婦人瀝血、腰腹l痛;能蝕膿。
《日華子本草》:治目赤胬肉,及補胎漏滑落,破宿血,補新血,乳癰、發(fā)背、瘰疬、腸風(fēng)、痔瘺,排膿,瘡痍、疥癬,止l痛生l肌,去面皯疵瘢。
《滇南本草》:祛皮膚游走之風(fēng),止胃冷腹l痛寒痛,周身寒濕疼痛。
收獲
春播白芷當(dāng)年收獲,隨各地?zé)o霜期長短不同,收獲期分別在10月中、下旬和11月上旬進行。秋播白芷第二年7-8月葉片枯萎時采收。采收過早,加工出的成品粉性不足,質(zhì)量下降;過晚則會因地上莖枯萎已久,新芽生長而影響根的質(zhì)量。凡幼苗葉柄為青白或黃綠色、葉片集中在上部生長過旺的幼苗,將來常會提前開花,造成根部空心,應(yīng)一律拔除。每畝鮮貨300-400kg,產(chǎn)量高者可達800kg。
全國各地因氣候差異較大,栽種方法略有不同,因此南方一般7月下旬至8月下旬刨收。收獲時先割去地上部分,再挖出根,抖凈泥土,運到曬場進行加工。
加工時剪去殘莖基,除去須根,按大、中、小分別暴曬,日曬夜收,晝攤夜堆,反復(fù)曬至全干即為成品藥材。
白芷含淀粉量較高,很不易干燥。收獲后或加工過程中如遇陰雨天氣,鮮根或曬軟的根都可用硫磺熏蒸,防止霉爛。熏時將白芷置密閉的室或箱的架子上,點燃架下盛器中的硫磺。冬季若土壤干旱而遇凍,幼苗容易凍死,但若土壤濕潤,則幼苗可忍受-6~-8℃低溫。每100kg白芷用硫磺500g。熏1-3天后再曬干或烘干(硫磺要熏透:硫磺慢慢加人,使不熄火斷煙,常取樣檢查,把根切開涂上碘酒,若藍色很快消失,表示已熏透,否則須繼續(xù)熏。)。
烘干用炕,溫度以60℃左右為宜。
無論曬干或烘干,干燥過程均要連續(xù)進行,中間不可中斷,否則盡管后完全干燥,但其根心部會變黑而質(zhì)量下降。每3-4kg鮮根可加工出lkg干藥材。
白芷成品以根條肥大、均勻、質(zhì)重、粉性足、香氣濃者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