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在混凝土工程中用減水劑和緩凝劑。其減水、增塑、緩凝效果都很顯著,能夠大大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減少坍落度損失,提高混凝土的后期強度,作為緩凝劑可使初凝時間從幾小時延長到幾天而無損強度。而且適用范圍廣,泵送混凝土、大流動性混凝土、大體積混凝土、高強度性能混凝土中均可應用。用于食品行業(yè),可以有效地防止低鈉綜合癥的發(fā)生,有優(yōu)良的呈味閾,無刺激性,無苦澀味,閾值遠高于其他有機酸鹽,是無機鹽的5倍、蘋果酸鈉的2.6倍、乳酸鈉的16.3倍。
聚羧酸減水劑的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早在1986 年,日本觸媒公司先成功研發(fā)出具有一定比例的親水性官能團的聚羧酸系減水劑,該減水劑以其高減水率和低坍損迅速引起了業(yè)內(nèi)人士的關注。隨后逐漸應用在實際混凝土工程中。在1995 時,日本的聚羧酸系減水劑用量已經(jīng)遠遠超過了萘系減水劑,大約占市場份額的80%。日本將聚羧酸系減水劑命名為能AE 減水劑,,且分別1995 年和1997 年先后納進JISA6024 和行業(yè)標準。歐美[國家對聚羧酸減水劑的研究起步都晚于日本,美國等國家更加偏向于研究使用聚羧酸減水劑以后新拌混凝土的減水性能、坍損情況、以及混凝土泌水等問題,但其整體的使用量是遠遠小于日本,大約僅占兩成左右。
混凝土外加劑與水泥之間適應性一直以來都是難以克服的問題,聚羧酸減水劑也不例外。水泥的組分、比表面積、含堿量、石膏的種類及摻量的不同等都會影響減水劑與水泥的適應性。研究表明:水泥中的C 3A 含量越高,比表面積越大,含堿量越高,會致使混凝土的流動性變差。尚燕等研究表明:石膏摻量和結晶形態(tài)對羧酸減水劑在水泥顆粒表面的吸附行為產(chǎn)生較大影響,從而影響水泥顆粒的分散。隨著石膏摻量的增加,溶液中可溶性濃度增大,會與聚羧酸鹽減水劑形成競爭吸附的態(tài)勢,急劇降低聚羧酸的吸附率,嚴重影響聚羧酸減水劑的吸附分散效果。除此之外,水泥中所含的SO42-離子對其使用效果影響也是比較大的。大量的SO 42-離子會直接影響聚羧酸減水劑分子的對水泥粒子的吸附量,導致了減水劑的減水效果大大減弱,于是就出現(xiàn)了泌水的問題。通過研究和工程實踐表明,減水劑摻入到水泥后,通常都可能會遇到減水率偏低、凈漿流動度低、流動性較差、嚴重泌水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