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GPS是全球定位系統(tǒng)的簡稱。GPS起始于1958年美國軍方的一個項目,1964年投入使用。20世紀70年代,美國海陸空三軍聯(lián)合研制了新一代定位系統(tǒng)GPS 。主要目的是為海陸空三大領域提供實時、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導航服務,并用于情報搜集、核爆監(jiān)測和應急通訊等一些軍事目的,經過20余年的研究實驗,耗資300億美元,到1994年,覆蓋率高達98%。
GPS系統(tǒng)使用的偽碼一共有兩種,分別是民用的C/A碼和軍方用的P(Y)碼。C/A碼頻率1.023MHz,重復周期一毫秒,碼間距1微秒,相當于300m;P碼頻率10.23MHz,重復周期266.4天,碼間距0.1微秒,相當于30m。而Y碼是在P碼的基礎上形成的,保密性能更佳。導航電文包括星歷、工作狀況、時鐘改正、電離層時延修正、大氣折射修正等信息。它是從衛(wèi)l星信號中解調制出來,以50b/s調制在載頻上發(fā)射的。導航電文每個主幀中包含5個子幀每幀長6s。前三幀各10個字碼;每三十秒重復一次,每小時更新一次。后兩幀共15000b。
GPS導航系統(tǒng)衛(wèi)l星部分的作用就是不斷地發(fā)射導航電文。然而,由于用戶接受機使用的時鐘與衛(wèi)l星星載時鐘不可能總是同步,所以除了用戶的三維坐標x、y、z外,還要引進一個Δt即衛(wèi)l星與接收機之間的時間差作為未知數(shù),然后用4個方程將這4個未知數(shù)解出來。所以如果想知道接收機所處的位置,至少要能接收到4個衛(wèi)l星的信號。湖北瑞測測繪有限公司歡迎您的來電!
高精度的GPS測量必須采用載波相位觀測值,RTK定位技術就是基于載波相位觀測值的實時動態(tài)定位技術,它能夠實時地提供測站點在規(guī)定坐標系中的三維定位結果,并達到厘米級精度。在RTK作業(yè)模式下,基準站通過數(shù)據(jù)鏈將其觀測值和測站坐標信息一起傳送給流動站。流動站不僅通過數(shù)據(jù)鏈接收來自基準站的數(shù)據(jù),還要采集GPS觀測數(shù)據(jù),并在系統(tǒng)內組成差分觀測值進行實時處理,同時給出厘米級定位結果,歷時不足一秒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