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由于勘察、設計、施工或使用不當,造成既有建筑開裂、傾斜或損壞,而需要進行地基基礎加固。這在軟土地基、濕陷性黃土地基、人工填土地基、膨脹土地基和土巖組合地基上較為常見。
(2)因改變原建筑使用要求或使用功能而需要進行地基基礎加固。如增層、增加荷載、改建、擴建等。
(3)因周圍環(huán)境改變而需要進行地基基礎加固,如地下工程施工可能對既有建筑造成影響、鄰近工程的施工對既有建筑可能產(chǎn)生影響、深基坑開挖對既有建筑可能產(chǎn)生影響。
所謂擴大基礎加固,就是將橋墩及上部結構傳來的荷載,尤其直接傳遞給較淺的支撐地基的一種基礎形式,根據(jù)基礎加固處理的具體要求,需要對承載力進行評估和分析, 以預埋深度作為基礎, 提前對墩臺和混凝土剛性進行測定。 該設計形式適用于承載力不足或者埋深太淺的區(qū)域,在實體基礎應用過程中, 必須擴大底面面積, 根據(jù)地基強度進行確定。要看到房屋改造工程基礎加固工作的復雜性,將各種技術運用到實處。
有粘結外包型鋼加固法。該法也稱濕式外包鋼加固法,受力可靠、施工簡便、現(xiàn)場工作量較小,但用鋼量較大,且不宜在無防護的情況下用于600C以上高溫場所;適用于使用上不允許顯著增大原構件截面尺寸,但又要求大幅度提高其承載能力的混凝土結構加固。
粘貼鋼板加固法。該法施工快速、現(xiàn)場無濕作業(yè)或僅有抹灰等少量濕作業(yè),對生產(chǎn)和生活影響小,且加固后對原結構外觀和原有凈空無顯著影響,但加固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膠粘工藝與操作水平;適用于承受靜力作用且處于正常濕度環(huán)境中的受彎或受拉構件的加固。
基礎補強注漿加固法
基礎補強注漿加固法適用于基礎因受不均勻沉降、凍脹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基礎裂損時的加固。
注漿施工時,先在原基礎裂損處鉆孔,注漿管直徑可為25mm,鉆孔與水平面的傾角不應小于30°,鉆孔孔徑應比注漿管的直徑大2-3mm,孔距可為0.5-1.0m。
漿液材料可采用水泥漿等,注漿壓力可取0.1-0.3MPa。如果漿液不下沉,則可逐漸加大壓力至0.6MPa,漿液在10-15min內(nèi)再不下沉則可停止注漿。注漿的有效直徑為0.6-1.2m 對單獨基礎每邊鉆孔不應少于2個;對條形基礎應沿基礎縱向分段施工,每段長度可取1.5-2.0m。房屋地基基礎是一項技術工程,既需要有相應的加固資質,又需要有豐富的加固施工經(jīng)驗,在選擇加固公司的時候是要特別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