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腐蝕是材料或其性能在環(huán)境的作用下引起的破壞或變質。大多數的腐蝕發(fā)生在大氣環(huán)境中,大氣中含有氧氣、濕度、溫度變化和污染物等腐蝕成分和腐蝕因素。鹽霧腐蝕就是一種常見和有破壞性的大氣腐蝕。由于配制試驗液的水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隨溫度改變而影響溶液的pH值,故須小心控制pH,pH值則可依下列任一方法調整:a。 鹽霧對金屬材料表面的腐蝕是由于含有的氯離子穿透金屬表面的氧化層和防護層與內部金屬發(fā)生電化學反應引起的。同時,氯離子含有一定的水合能,易被吸附在金屬表面的孔隙、裂縫排擠并取代氧化層中的氧,把不溶性的氧化物變成可溶性的氯化物,使鈍化態(tài)表面變成活潑表面。
是國外新近發(fā)展起來的一種快速鹽霧腐蝕試驗,試驗溫度為50℃,鹽溶液中加入少量銅鹽—氯化銅,強烈誘發(fā)腐蝕。它的腐蝕速度大約是NSS試驗的8倍。交變鹽霧試驗是一種綜合鹽霧試驗,它實際上是中性鹽霧試驗加恒定濕熱試驗。例如空氣中可溶性物質的性質和含量、壓力、空氣與鹽溶液的接觸面積和接觸時間等。它主要用于空腔型的整機產品,通過潮態(tài)環(huán)境的滲透,使鹽霧腐蝕不但在產品表面產生,也在產品內部產生。它是將產品在鹽霧和濕熱兩種環(huán)境條件下交替轉換,后考核整機產品的電性能和機械性能有無變化。
鹽霧試驗是考核產品或材料抗鹽霧腐蝕能力的重要手段,試驗結果的科學性、合理性至關重要。影響鹽霧試驗結果穩(wěn)定性和一致性的因素很多,要提高鹽霧試驗結果的有效性,試驗技術是關鍵。腐蝕數據統(tǒng)計分析方法提供了設計腐蝕試驗、分析腐蝕數據、確定腐蝕數據的置信度的方法,它主要用于分析、統(tǒng)計腐蝕情況,而不是具體用于某一具體產品的質量判定。因此試驗人員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還需要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對產品的了解,從化學和環(huán)境工程、材料、結構和工藝等多學科領域去認識鹽霧試驗,科學合理地表述試驗結果,更好地為產品選材、結構設計、工藝選擇、產品運輸存貯及使用提供有效的信息,提高產品或材料的抗鹽霧腐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