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正骨手法,如完全骨1折,用攏按法對接;凹陷型骨1折,用提推法使陷者復起;粉碎性骨1折,用捏擠法復位;對于兩根骨并列的部位發(fā)生骨1折,則用扣擠分骨法使斷端分離,然而用夾擠法復位。螺旋型骨1折,用旋按法銜接;凸起型骨1折,用展按法平復;尾椎骨等嵌入型骨1折,用鉤提按捺和伸壓展法整復;肱骨內外髁等之青枝骨1折,用蹭推捏擠法復位;對于骨1折斷端重疊移位而縮短者,則按“欲合先離,離而復合”的原則進行整復。
正骨手法,施術時,要正確運用手技,力求一次完成整復。反復多次施術,非但有損骨1折斷端,對愈合亦有不良影響,而且會給患者帶來較多痛苦。施術越早越好。根據(jù)望、聞、問、切四診1所得的資料,結合解剖和生物力學等現(xiàn)代基礎醫(yī)學,充分利用現(xiàn)代醫(yī)學的各種檢測手段,特別是注重醫(yī)學影像檢查,以明確診斷及其病變性質,辨證施治。四肢骨1折,宜于傷后半小時內進行。此時傷肢麻木,尚未發(fā)生嚴重水腫,患部張力小,疼痛輕微,是zui佳正整時期。如果局部腫脹嚴重,或皮膚破1裂等,需要經(jīng)過適當治1療,待腫脹消退,皮膚愈合,筋肉痙攣松懈后,再行手法整復。但要防止延誤治1療,以免人為地造成陳舊性骨1折。
正骨頸椎操作方法
低頭搖正法:適于頸椎2-6后關節(jié)旋轉式錯位。患者側臥、平枕、低頭(上段約屈15度,中段頸椎錯位者約屈25度,下段頸椎錯位者前屈須大于35度),術者一手輕拿其后頸,以拇指按壓于錯位的橫突后隆起處下方作為"定點",另一手托其面頰部作為"動點",以枕部為支點,轉動頭部,當搖頭至角度時,動點的手用有限的"閃動力","定點"的拇指按壓成阻力,使關節(jié)在動中因"定點"的阻力而復位。正骨八法,旋轉屈伸,提按端擠,對骨1折內外側移位者用端擠手法,醫(yī)者以一手固定骨1折近端,另一手握住骨1折遠端,用四指向醫(yī)者方向用力謂之端。緩慢復位法根據(jù)需要可重復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