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佛山醒獅傳承會于2008年成立,本團特色演出項目包含有,群獅報喜,金鼓齊鳴賀升平,大頭佛,雙龍出海,步步高升,節(jié)節(jié)高,雄獅飛躍梅花樁,夜光龍獅演出,傳統(tǒng)飛鴻獅藝。
舞南獅時會配以大鑼、大鼓、大鈸。獅的舞動要配合音樂的節(jié)奏。舞南獅有時還會有一人扮作「大頭佛」,手執(zhí)葵扇帶領。打法:(咚撐撐),(咚撐撐),(咚撐撐),(咚洞洞咚撐撐撐撐切)。舞獅之前通常還會舉行「點睛」儀式。儀式由主禮嘉賓進行,把朱A砂涂在獅的眼睛及天庭上,象征給予靈氣及生命。南獅獅頭南獅的獅頭一般上可分為鶴山裝獅和佛山裝獅。佛山裝獅的獅頭較大而圓,額位寬而有勢,嘴較平闊;而鶴山裝獅的獅頭較扁而長,嘴突出如鴨嘴狀,因此內行人又稱之為“鴨嘴獅”。
醒獅采青技法:獅子找尋食物之前,以喜、怒、哀、樂、動、靜、驚、疑,八態(tài)表達。
以下是簡單采青技法:
(一)參拜: 拜神,分三次,先由左邊開始,依次左、右、中,「前進約五步,退后約五步,再四平馬開獅口,舉獅向左右中」。
鼓樂:「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切、咚咚切」
(二)起獅: 用右手握起,左手按獅口,左右搖動獅頭走一個圈。 鼓樂:打鼓邊:「得得得」,后打鼓:「咚撐撐撐撐撐撐撐撐撐撐切」
(三)莊獅: 「三星」:陰陽手按獅口,四平馬、弓步馬(如尋找食物動態(tài),四五次左右不等)。 鼓樂:「撐咚切、撐咚切、咚切、撐撐切、撐咚切、撐撐切、咚切」
(四)拋獅: 準備去試探食物,步法:四平馬、合腳跳前一步,開四平、三次動作。 鼓樂:「咚咚咚咚撐、咚咚咚咚撐、咚咚咚咚撐」三次
(五)洗腳: 「打七星」試探食物:先左腳擺前用獅頭洗腳動作,洗完左,洗右再洗左,后舉起獅頭搖動(要鼓樂配合刀停止搖動)。 鼓樂:七星鼓:「咚撐撐、咚撐撐、咚撐撐、撐咚撐撐撐撐撐 撐切」
(六)食青: 獅子開口,像食東西樣子,「慢慢咬嚼,左邊吐,右邊吐,中間再吐生菜地上,后洗腳」。 鼓樂:擂鼓打法:「咚咚咚咚咚、切切切」「咚咚咚咚咚、撐撐切」三次
南獅
南獅隊由8—10人組成,其中獅頭、獅尾2人、鼓樂4—6人、比賽項目:規(guī)定套路、自A選套路,比賽時間10—15分鐘,比賽器材:10—15米長的高樁。
南獅,民間習慣稱為醒獅、瑞獅、雄獅等,(南獅是由北獅演變而來,又創(chuàng)新發(fā)展為新的模式,活躍在我國南方地區(qū),以廣東省發(fā)展為活躍),南獅主要是在高樁上表演各種技巧動作,包括采青、飛樁、轉體等,動作細膩、扣人心弦。是由一頭獅子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