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當孩子對事物有了一定的認知之后,他可能就會冒出各種各樣的“為什么”,比如:為什么小草是綠色的,花兒為什么那么香等等。面對孩子這種幼稚的問題,家長要盡量耐心地回答孩子,如果孩子是問題自己也不懂時,一定不能打擊孩子,更不能不懂裝懂騙孩子。家長面對自己也不懂的問題時,可以和孩子一起探究答案,這樣不但能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還能拉近和孩子的關(guān)系,讓親子關(guān)系變得更加親密。
開發(fā)大腦的方式,比閱讀和游戲還有用
孩子出生之后,大腦中有50萬億個連接。隨著和外界的交流,將會連接更多突觸,使連接增強。同時,也有研究證明,孩子在3歲之前,大腦的活躍度是成年人的兩倍。簡單地說,家長這時候和孩子的交流,是在重塑孩子的大腦,促進大腦的發(fā)育。也就是說,雖然你跟孩子說話,他沒有回復你,但是他的大腦在記憶,在理解。這是開發(fā)大腦的方式,比閱讀和游戲還有用。因此,建議家長們都做“話癆”,從孩子小時候,就和他嘮嗑。當然,也要注意自己說話的措辭,不要重復說,盡量增加詞匯量,更不要說臟話。
善于利用左手做事,家長不妨抓住這一機會
很多右腦發(fā)達的孩子都喜歡用左手做事,其實,善于利用左手對于開發(fā)右腦十分有利,家長不妨抓住這一機會,對孩子進行針對性訓練,比如,讓孩子用左手寫字,如果平時做事用右手可以用左手代替,比如,左手吃飯,左手開門等。家長可以在生活的細節(jié)下功夫,給孩子創(chuàng)造動手的機會,給孩子的大腦充分思考的機會,才能幫助孩子靈活運用右腦,將來也會越來越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