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義烏市皖毅家具廠主營各種款式佛教拜墊拜凳跪凳,歡迎來樣定制~
皖毅家具為您介紹:
方式 禮佛的方式,就一般而言:有佛堂、靜室、或安有佛菩薩圣像的客廳等,都可行之。用齋完畢,亦應(yīng)隨眾念誦,不會念可以雙手合十,萬勿以為吃個飯還這么繁瑣,這是佛教尊重勞動、愛惜糧食的傳統(tǒng),可以增長我們感恩他人、明了付出的意義。要是沒有的(如住營房的軍人、單身在外工作者、或住大宿舍者),可至室外或效野,面向西方,合掌問訊,然后十念(念十口氣佛菩薩圣號)即可。平常行、住、坐、臥,心心念念不離佛號。
禮佛前,先要凈(洗)手,拈香(或叫上香。)
以下九點亦要注意一、衣服要整潔,不能只穿背心、短褲、打赤膊、穿拖鞋。
二、當(dāng)寺內(nèi)舉行儀式時,不能高聲喧嘩干擾。
三、未經(jīng)寺內(nèi)執(zhí)事人員允許,不可隨便進(jìn)入等寮房地方。
四、為了保持佛地清凈,嚴(yán)禁將一切葷腥及其制品帶入寺院。
五、對僧尼稱呼,可稱“師父”,或在他們的職稱后加“師”字,如當(dāng)家?guī)?、維那師、知客師等。
習(xí)慣上可稱法師或師太,如需書寫,一定不能寫成“師傅”,應(yīng)該是“師父”。
六、不能問僧尼的尊姓大名。因僧尼出家后一律姓釋,出家入道后,由師父賜予法名。受戒時,由授戒師賜予戒名。
因此,問僧尼名字時,可問:“法師(師父)德號上下?”上就是他的派別,下就是他的名字。恭敬師父不敢直接稱名,就用上下。
七、寺院的鐘、鼓等法器,是做法事或者集眾專用的,寺院的鐘鼓是喚醒蒙昧眾生的神圣法器,不可褻瀆。
八、如果要在寺院齋堂用齋,要聽從過齋義工或者寺院師父的安排,整齊有序,不可出聲,齋前隨眾念誦,不會念可以雙手合十聆聽,加菜時不能出聲只能用手勢,具體手勢可以請教身邊的佛教居士,飯菜吃多少加多少,不可浪費。
用齋完畢,亦應(yīng)隨眾念誦,不會念可以雙手合十,萬勿以為吃個飯還這么繁瑣,這是佛教尊重勞動、愛惜糧食的傳統(tǒng),可以增長我們感恩他人、明了付出的意義。
九、不要主動與僧尼握手。因這不符合佛教的禮節(jié),僧尼往往以“合十”為禮。
佛教“”與“無我”觀點的提出是以緣起論和五蘊(yùn)論為基礎(chǔ)的。“”與“無我”指出一切事物都不會永恒存在,都會經(jīng)歷一個從產(chǎn)生到滅亡的過程。諸法既是因緣所生,自然空無自性,無自性便無法自我主宰,所以說「無我」。諸行、諸法無我“”一詞出自《雜阿含經(jīng)》。意思是說,一切事物都不會一成不變,都會經(jīng)歷從生到滅的過程。具體點說,就是每一個事物都會經(jīng)歷成、住、壞、空四個階段。
“成”,是指事物的生成;“住”,是指事物會在一定時間里處于一種相對來說比較穩(wěn)定的、無大變化的狀態(tài);“壞”,是指在住期之后,會發(fā)生很大的變異,并且時時處于一種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之中;“空”,是指事物已經(jīng)毀滅,形體不存。
聯(lián)系到人生現(xiàn)象上就是生、老、病、死?!盁o我”是指一切事物不僅形體不會永存,而且精神也會隨之消滅,即不存在一個常恒的精神主體。
佛教“”與“無我”觀點的提出是以緣起論和五蘊(yùn)論為思想基礎(chǔ)的。世界只不過是五種元素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在一定的條件下聚合而成,那么各種事物當(dāng)然也就會隨著條件的變化而發(fā)生變化了。既然如此,一切事物自然不會永恒長存,不僅形體是這樣,精神也是這樣。
三千大千世界是釋迦牟尼佛關(guān)于時空的基本看法,三千大千世界又稱大千世界。不要把自己打扮得很清純,很純潔,表面上看一點問題都沒有,但是內(nèi)心里有好矜持,好自己的清純美貌,顯露出來,這也是人,也在造業(yè)。一般說來一個三千大千就是一尊佛的教化區(qū)。小世界在《長阿含經(jīng)》中,佛陀講了佛教的時空觀,認(rèn)為日月都圍繞須彌山運轉(zhuǎn),日月照臨的范圍,即以須彌山為中心的四大洲,名為一小世界。
每一小世界,其形式都相同,中央有須彌山,透過大海,矗立在地輪上,地輪之下為金輪,再下是火輪,再下是風(fēng)輪,風(fēng)輪之外便是虛空。
須彌山上下皆大,中央獨小,日月即在山腰,四天王天居山腰四面,忉利天在山頂,在忉利天的上空有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在須彌山的山根有七重金山和七重香水海環(huán)繞著,每一重海都間隔一重山,在第七重金山外有成海,咸海之外有大鐵圍山。
在咸海四方有四大部洲,即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貨洲和北俱盧洲,也稱四天下。每洲旁各有兩中洲,數(shù)百小洲而為眷屬。
如是九山、八海、日月、四洲、須彌山、六欲天、上覆以初禪三天,就構(gòu)成了一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