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人類早對阻燃的嘗試是企圖降低天然纖維素材料(如棉花及木材)
人類早對阻燃的嘗試是企圖降低天然纖維素材料(如棉花及木材)的可燃性。有關這方面發(fā)展的文獻是希臘人Herodotus在公元前450年所做的記載。他指出,希臘人將木材浸漬于硫酸鋁鉀溶液中可賦予木材一定程度的阻燃性。大約200年后,羅馬人改進了這一處理過程,即在硫酸鋁鉀浸液中加人了醋,提高了木材的阻燃耐久性。公元前一世紀,古羅馬即報道了阻燃技術在軍事上的應用,如以礬液處理木城堡以御火攻,采用以頭發(fā)增強的粘土做成的涂層來保護圍城塔,以免被縱火材料毀壞。17世紀,德國人以枯土和石膏的餛合物處理帆布,制得了一種“不燃”布,它用作劇院的窗簾。1735年,英國Wyld獲得了以礬液、翻砂及阻嫩處理木材和紡織品的專利(英國專利號551)。
有關阻然科學和理論的基礎研究
有關阻然科學和理論的基礎研究,是從法國的一個化學家開始的。1821年,他應法國國王路易十八的要求,研究降低劇院窗簾的可燃性。硫酸、鹽酸和磷酸的按鹽對和亞麻都具有很好的阻燃性,而如果采用氛化按、磷酸按和確砂的混合物,則阻嫩效率更可顯著提高。這個研究成果經(jīng)受了時間的考驗.現(xiàn)在仍然是實用的。由此可見,現(xiàn)代阻嫩化學的基本原理在19世紀初葉即已有所發(fā)展,而當時采用的阻燃工藝一直沿用到20世紀前期。對纖維素材料的阻嫩元素集中在周期表第Ⅲ、Ⅴ和Ⅶ族中。隨后,英國的Versmann和Oppenheim研究了包括磷酸銨、硫酸銨、錫酸鈉、氯化銨及若干混合物在內(nèi)的40余種物質(zhì)對纖維素的阻燃性,并開發(fā)了一種由沉淀于織物上而賦予織物阻燃性的工藝,獲得英國專利(專利號2077).1908年,英國的G. A. Engelard和H. H. Day令天然橡膠與反應制得了阻燃氯化橡膠,開創(chuàng)了以化學方法阻燃改性高聚物的先河.
阻燃劑未來發(fā)展的可靠技術
阻燃劑未來發(fā)展的可靠技術:微化技術
微能阻止阻燃劑的遷移,提高阻燃效果,改善穩(wěn)定性,改變劑型等。微化技術的研究已成為阻燃技術研究的前沿.近年來,國外已有微化產(chǎn)品,如杜邦公司的氟利昂氟碳化合物用聚合物使其微化,并用于PVC、 PP、以及PVR (聚氨醋),效果甚佳。
微粒化技術
氫氧化鋁、氫氧化鎂、氧化銻等阻燃劑,要求采用新技術、新裝置使其微粒化,以改善其流動性、加工性、提高阻燃效果等。氫氧化鋁的平均粒度要求達到15m,對于氧化銻則要求更細的粒度。用粒度0. 015^'0. 025m的Sb2O3膠體作阻燃劑處理過的纖維,阻徽效果提高了8倍,其他性能也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