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脫色劑使用流程
實驗室小試流程: 1.用燒杯取適量廢水(500ml左右),調節(jié)PH值到8左右; 2.稀釋所需的藥劑,脫色劑稀釋50倍(即2%的稀釋濃度),聚鋁(PAC)稀釋50倍,聚酰胺(PAM)稀釋1000倍; 3.滴加藥劑,先加脫色劑,攪拌,再加聚鋁,攪拌,加PAM,攪拌,靜置; 4.觀察上清液的色度是否滿足要求,如不滿足,調整藥劑投加量,重復第三步操作; 5.根據試驗數據計算每噸廢水中脫色劑和其它藥劑的用量。
脫色劑使用方法
1、通過小試,確定型號,以及該產品的用量。
2、產品配制成0.2%(指固含量)濃度的水溶液,以不含鹽的中性水為宜。
3、溶解水時,將本產品均勻撒入攪拌的水中,適當加溫(<60℃)可加速成溶液(攪拌時間為40分鐘左右)。
4、固體產品用紙袋包裝,內襯塑料袋,每袋25kg。
5、本產品有吸濕性,應密封存放在陰涼干燥處,溫度要低于35℃。
6、固體產品避免撒在地上,以防產品吸潮后使地變滑。
7、配制PAM水溶液時,應在搪瓷,鍍鋅,鋁制或塑料桶內進行,不可在鐵容器內配制和貯存。
8、溶解時,應注意將產品均勻的慢慢地加入帶攪拌和加熱措施的溶解器中,應避免結固,溶液在適宜溫度下配制,并應避免長時間過劇的機械剪切.建議攪拌器60—200轉/min,否則會導致聚合物降解,影響使用效果。
9、PAM水溶液應做到現用現配,當溶解液長時間放置,其性能將會視水質的情況而逐漸降低。
10、在對懸濁液添家絮凝劑水溶液之后,如果長時間激烈地進行攪拌的話,將會破壞已經形成的絮凝物。
脫色劑產生的密度
脫色劑產生的絮凝體密度大,易溶于水,污泥少,可針對各種廢水進行針對性處理。能去除廢水的色度、濁度和有機物,使其可達到排放標準,并可提供工廠終水循環(huán)利用??蓮V泛應用于有色廢水的脫色絮凝處理,如紡織印染、造紙、顏料,市政污水、化工廢水、油墨污水等顏色物化處理,降低污水的色度濁度同時降低水中其它污染物,通過泥水分離一次性解決水體污染問題,改善出水水質,無二次污染,使其達標排放,投加工藝簡單適應性強。
脫色劑
檢測水樣的污水類型,PH值,將PH值調節(jié)至6-9之間。根據污水濃度和出水色度要求投加BWD系列脫色劑 一般投加量:高濃度污水,噸水加脫色劑300-800 PPM 生化后污水,噸水加脫色劑50-200 PPM 加藥后充分攪拌均勻。根據污水濃度,加入相應的聚合氯化鋁(PAC)水溶液。 一般投加量為脫色劑用量的1-3倍。加藥后攪拌均勻,調節(jié)PH值在7-8之間。根據污水性質,選擇陰、陽、非三種聚丙酰胺(PAM)中適合的一款進行投加。噸水一般加入1-5PPM,特殊廢水加10-100PPM.加藥后充分緩慢攪拌,使聚丙酰胺水溶液與水體充分反應。不易攪拌過快,容易打破絮凝,破壞絮凝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