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5個常見的旋挖故障所對應維修方法
一旋挖鉆機器動力頭扭矩不足
故障現(xiàn)象:旋挖鉆機器在鉆孔施工的時候動力頭扭矩不足,動力頭正轉、反轉轉速都不夠,動力頭馬達和減速機器運轉的時候存在異響。
故障分析:動力頭扭矩不足,可以從液壓和機器械兩方面考慮:1.液壓系統(tǒng)液壓油壓力不足;2.動力頭馬達故障、減速機器故障或齒輪箱故障等。
故障理由:
1.先導壓力不足或者溢流閥調定壓力過低;
2.動力頭馬達損壞或者液壓油泄漏量大;
3.動力頭減速機器零部件受損;
4.動力頭齒輪箱機器械裝置損壞。
排故方法:
1.檢測液壓系統(tǒng)主系統(tǒng)壓力正常,表示液壓系統(tǒng)沒存在問題,考慮機器械損壞;
2.在檢測液壓系統(tǒng)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動力頭運轉的時候減速機器和馬達存在小范圍的周期性異響。拆卸動力頭馬達,檢測馬達及輸出軸,正常;
3.拆下減速機器,拆卸減速機器。注意:拆卸的時候,應當保持拆卸環(huán)境的清潔,注意拆卸順序,以便安裝。仔細檢測減速機器內部,結果發(fā)現(xiàn)齒輪損傷。拆卸減速機器的時候應注意零部件排列順序,所存在螺栓墊片和零部件都要清洗一遍,同的時候在安裝的時候要保持減速機器內部清潔;
4.換下?lián)p壞的齒輪,重新安裝減速機器和馬達,恢復鉆機器動力頭,鉆機器恢復正常工作。
排故體會:動力頭減速機器機器械損壞會引起動力頭輸出扭矩不足,而且能聽見異響,一定要注意及的時候發(fā)現(xiàn)問題,防止損壞范圍擴大。
適用范圍
旋挖鉆機 套管鉆機相結合,使套管咬合樁的適用范圍越來越大,可在各種雜填土(含有磚渣、石渣及混凝土塊等)、粘性土、砂性土和風化巖層中施工。
工藝原理
該工法利用轉動液壓裝置,使鋼套管與土層間的摩阻力大大減少,邊轉動邊壓入,套管始終應超前挖土面>250㎝,造成一段“瓶塞”,阻止素樁的超緩凝砼的涌入;同時通過注水使套管內水位高于地下水位,對地層產(chǎn)生反壓,防止發(fā)生“流砂”或“管涌”現(xiàn)象,旋挖鉆機針對地層情況選用鉆頭挖掘取土,直至樁端持力層為止,經(jīng)檢驗合格后立即將鋼筋籠放入(素樁不放鋼筋籠),灌注水下混凝土(素樁為超緩凝砼)成樁。終通過素樁與鋼筋砼樁相互咬合連成深基坑圍護結構樁墻。
同排樁的成樁順序,原則是先施工A1樁(超緩凝砼樁),再施工A2樁(超緩凝砼樁),后施工B1樁(鋼筋混凝土樁),形成樁間互相咬合,成樁順序:A1—A2—B1—A3—B2—A4—B3??,如此循環(huán)如圖所示:
鉆孔樁發(fā)生中心偏位后如何處理?
1、質量問題及現(xiàn)象:
破除樁頭后,經(jīng)測量放樣檢查鉆孔樁中心與設計要求存在偏差。
2、原因分析:
1)樁位定位存在誤差。
2)護筒的形狀不符合要求或埋設時出現(xiàn)偏差。
3)鋼筋籠定位不準確。
3、預防措施:
1)在樁位定位時要認真復核,做好騎馬式控制樁并采取一定的保護措施,以便能夠準確確定鉆頭中心及對鋼筋籠進行準確定位。
2)護筒的形狀要符合要求,埋設時其四周的回填要密實,防止在鉆進過程中發(fā)生移動。
3)鋼筋籠定位準確,固定要牢固,經(jīng)復核無誤后方可灌注砼。
地基為不均勻地質時,如何防止基礎產(chǎn)生滑移或傾斜?
1、質量問題及現(xiàn)象:基礎產(chǎn)生滑移或傾斜。
1)基底的承載力不均勻,致使基礎向承載力較小的一側傾斜。
2)基礎位于傾斜面上,基底為增填半挖,填筑部分不牢固,使基礎向半填部分滑移或傾斜。
3)在山區(qū)施工時,基礎持力層位于向斜層面上。
1)若基礎持力層處于傾斜巖石上,可對巖石開向內傾斜的臺階,以提高抗傾滑能力。
2)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可行的方法進行地基加固,提高地基承載力。
3)更改設計,使基礎全部處于開挖面上。
4)盡量使持力層避開向斜層巖石面,如無法避開,應采取有效措施對持力層進行錨固。
4、處理措施:
當基礎出現(xiàn)傾斜跡象時,可通過在基底鉆孔注漿(水泥漿、化學制劑等加固劑)把原來松散的土固結為有一定強度和防滲性能的整體,或把巖石縫隙堵塞起來,從而達到提高地基承載力防止繼續(xù)傾斜的目的。
下部工程(墩、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