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使圓錐角α為大致53度,測量觸頭的移動量與測桿的進退量相等
以往,在該內徑測量器中,設置于測桿的螺紋部的導程為 0.5mm,而且為了使測量觸頭的移動量與測桿的進退量相等,圓錐構件的圓錐角 α 通常為大致 53 度。即,( 一個測量觸頭的移動量 ) = ( 測桿的進退量 )×tan(α×1/2),由于 tan(53×1/2) ≈ 0.5,因此,通過使圓錐角 α 為大致 53 度,測量觸頭的移動量 ( 多個測量觸頭中的兩個測量觸頭的移動量的合計 ) 與測桿的進退量相等。
示值誤差正負皆存在時,需分兩次進行研磨
示值誤差正負皆存在時,需分兩次進行研磨,根據負值誤差一個,確定零值的研磨量,對零位附近螺紋部位進行研磨,修正到允許誤差范圍內,然后檢定各點示值誤差,可發(fā)現各點示值誤差均向正值方向變化,再根據示值誤差確定第二次的研磨量進行研磨。在研磨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是,研磨時,不能只研磨受檢點,而必須在受檢點附近研磨,以保證受檢點外的部位的示值誤差的準確度。在研磨過程中,必須隨時注意適當旋緊與絲桿互研的螺母,以防螺紋牙廓變形。
千分尺也稱螺旋測微器。個這樣的測量工具是由法國發(fā)明家Jean Laurent Palmer 在1848 年獲得了,被稱為“帶圓游標尺框的螺紋卡尺”。今天,我們仍然利用這一典型特征制造外徑千分尺,千分尺分為機械式千分尺和電子千分尺兩類。
1、電子千分尺
如數顯外徑千分尺,也叫數顯千分尺。測量系統中應用了光柵測長技術和集成電路等。電子千分尺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出現的,用于外徑測量。
2、機械式千分尺
如標準外徑千分尺,簡稱千分尺,是利用精密螺紋副原理測長的手攜式通用長度測量工具。1848年,法國的J.L.帕爾默取得外徑千分尺的 。千分尺的品種很多。改變千分尺測量面形狀和尺架等就可以制成不同用途的千分尺,如用于測量內徑、螺紋中徑、齒輪公法線或深度等的千分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