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鍍鉻電解液的濃度分為高、中、低三類,其特性與用途
鍍鉻電解液的濃度通常分為高、中、低三類,其特性與用途如下:低濃度電解液:鉻酐含量約在150克/升以下,它允許采用高的電流密度(60~70A/d㎡)電流(16~18%),分散能力比其他鍍鉻電解液高,鉻層硬度高,獲得光亮鍍層的溫度和電流密度范圍狹窄,電解液的帶出損失少。適用于外形簡單的零件鍍硬鉻。
高濃度電解液:鉻酐含量約350克/升,允許采用較低的電流密度(15~25A/d㎡),電流效率低(10~12%),分散能力低,深鍍能力好,工作范圍寬,電解液穩(wěn)定,鍍層較軟,裂紋網(wǎng)不顯著。因鍍液濃度高,帶出損失較大。這類電解液適合于各種形狀零件的裝飾性鍍鉻。
為什么硬鉻電鍍在施鍍前要進行預熱處理?
答:不論是什么鋼件進行鍍硬鉻,在電鍍之前,必須將它在鍍槽中進行“預熱”。所謂“預熱”,就是在施加電流之前,先把零件放到鍍鉻槽中不通電給以加熱,使金屬零件的溫度升到接近或等于鍍液溫度,而后才能通電施鍍。這是因為鍍硬鉻時,鍍層一般較厚,鍍鉻層內(nèi)應力大且硬度高,而基體和鉻的膨脹系數(shù)往往差別較大,如不預熱就施鍍,基體零件在受鍍過程中就逐漸升溫膨脹,它往往把鍍層頂裂甚至成“暴皮”。受鍍的零件越大(軸類件的軸徑愈大)則“預熱”時間應愈長,這是保證獲得結合力良好鍍層的先決條件。
電鍍工藝:電鍍(英文:Electroplating)
電鍍工藝:電鍍(英文:Electroplating),是利用電解的原理為物件表面鋪上一層金屬的工藝。起到提高物體的金屬強度,和防止金屬氧化(如銹蝕、提高耐磨、增加導電性、抗腐蝕等),以及提高物件表面的美觀度(如反光性、顏色多樣化)。日常生活中,不少鍍鈦魚鉤、鑰匙、的外層亦為電鍍。多數(shù)金屬都可進行電鍍,但是不同的金屬具有不同電鍍效率。其中常見的有:鉻、鎘、錫、鎳、鋅、銅、銀、金和銠。
磷化處理是一種化學反應
磷化處理是一種化學反應,在表面形成一層膜(磷化膜)的一種表面處理工藝。磷化處理工藝主要用在金屬表面,目的也是為金屬表面提供一層保護膜,讓金屬與空氣隔絕,防止其被腐蝕;還會用于一些產(chǎn)品涂漆之前的打底,有了這層磷化膜能夠提高漆層的附著力和防腐蝕能力,提高裝飾性讓金屬表面看起來更漂亮,并且還能夠在部分金屬冷加工過程中起到潤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