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位移、傾斜
基礎、柱、墻以及預埋件中心線對定位軸線,產生一個方向或兩個方向的偏移,或柱、墻垂直度產生一定的偏斜(稱傾斜),其位移或傾斜值均超過允許偏差值。
原因:
(1)模板支設不牢固或斜撐支頂在松軟地基上,混凝土振搗時產生位移或傾斜。如杯口采用懸掛吊模法,底部、上口如固定不牢,常產生較大的位移或傾斜。
(2)門洞口模板及預埋件固定不牢靠,混凝土澆筑、振搗方法不當,造成門洞口和預埋件產生較大的位移。
(3)放線出現(xiàn)較大誤差,沒有認真檢查和校正,或沒有及時發(fā)現(xiàn)和糾正,造成軸線累積誤差大,或模板就位時沒有認真吊線找直,致使結構發(fā)生歪斜。
防治措施:
(1)模板應固定牢靠,對獨立基礎杯口部分如采用吊模時,要采取措施將吊模固定好,不得松動,以保持模板在混凝土澆筑時不致產生較大的水平位移。
(2)模板應拼縫嚴密,并支頂在堅實的地基上,無松動;螺栓應緊固可靠,標高、尺寸應符合要求,并應檢查核對,以防止施工過程中發(fā)生位移或傾斜。
(3)門洞口模板及各種預埋件應支設牢固,保證位置和標高準確,檢查合格后,才能澆筑混凝土。
(4)現(xiàn)澆框架柱群模板應左右均拉線以保持穩(wěn)定;現(xiàn)澆柱預制梁結構,柱模板四周應支設斜撐或斜拉桿,用法蘭螺栓調節(jié),以保證其垂直度。
(5)測量放線位置線要彈準確,認真吊線找直,及時調整誤差,以消除誤差累積,并仔細檢查、核對,保證施工誤差不超過允許偏差值。
(6)澆筑混凝土時防止沖擊門口模板和預埋件,堅持門洞口兩側混凝土對稱均勻進行澆筑和振搗。柱澆筑混凝土時,每排柱子底由外向內對稱順序進行,不得由一端向另一端推進,以防止柱模板發(fā)生傾斜。獨立柱混凝土初凝前,應對其垂直度進行一次校核,如有偏差應及時調整。
(7)振搗混凝土時,不得沖擊振動鋼筋、模板及預埋件,以防止模板產生變形或預埋件位移或脫落。
基層處理:首先將凸出的混凝土剔平,再澆水濕潤。如果基層混凝土表面很光滑亦可采取如下的“毛化處理”辦法,即先將表面塵土、污垢清掃干凈,用10%火堿水將墻面的油污刷掉、隨之用凈水將堿液沖凈,晾干。然后用1:1水泥細砂漿內摻水重20%的l08膠,噴或用掃帚將砂漿甩到墻上,其甩點要均勻,終凝后澆水養(yǎng)護,直至水泥砂漿疙瘩全部粘到混凝土光面上,并有較高的強度,用手掰不動為止。陰角部位加耐堿玻纖網處理,預防開裂。
吊直、套方、找規(guī)矩貼灰餅、沖筋:根據基層表面平整垂直情況,經檢查后確定抹灰層厚度少不應小于7mm。墻面凹度較大時要分層操作。用線錘、方尺、拉通線等方法貼灰餅,先在1.8m高處做上灰餅,踢腳板上口做下灰餅,用托線板找正垂直,下灰餅也作為踢腳板依據。灰餅宜用1:3水泥砂漿做成5cm見方,水平距離約為1.2—1.5m左右,然后用靠尺板檢查垂直與平整?;绎炓擞肕15水泥砂漿抹成50mm方形。然后按灰餅充筋(筋寬約為5cm左右),沖筋根數(shù)應根據房間的寬度和高度確定。當墻面高度小于3.5m時,宜做立筋,兩筋間距不宜大于1.5m;大于3.5m時,宜做橫筋,兩筋間距不宜大于2m。
成排管道彎起點、彎起角度一致綜合支吊架,整齊、美觀屋面風機安
成排管道彎起點、彎起角度一致綜合支吊架,整齊、美觀屋面風機安裝管控要點:a、風機位置離采光頂3米以上。b、基礎高度300mm為宜,接地扁鐵由基礎內引出。c、防蟲網固定在風管端部。d、風管引出風井處向下傾斜10°e、出風井處封堵用耐候膠收邊。f、風管出風井部分安裝鐵皮防雨板。g、風閥執(zhí)行機構有防雨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