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tài)特征:落葉喬木,高達25m,胸徑50cm;樹冠卵圓形,樹皮白色,紙狀分層剝離,皮孔黃色。小枝細,紅褐色,,外被白色蠟層。葉三角狀卵形或菱狀卵形,先端漸尖,基部廣楔形,緣有不規(guī)則重鋸齒,側脈5-8對,背面疏生油腺點,或脈腋有毛。果序單生,下垂,圓柱形。堅果小而扁,兩側具寬翅。花期5-6月;8-10月果熟。
觀賞特性和園林用途:白樺枝葉扶疏,姿態(tài)優(yōu)美,尤其是樹干修直,潔白雅致,十分引人注目。孤植、叢植于庭園、公園之草坪、池畔、湖濱或列植于道旁均頗美觀。若在山地或丘陵坡地成片栽植,可組成美麗的風景林。

《白樺》是俄國詩人葉賽寧的抒情詩。詩歌以白樺為中心意象,從不同角度描寫它的美。段描寫整體,第二段描寫局部。詩中(滿身的雪花、雪繡的花邊、潔白的流蘇,在朝霞里晶瑩閃亮,披銀霜,綻花穗,亭亭玉立)景物描寫突出,贊美白樺純潔、朦朧以及寧靜的美,表現(xiàn)出一種高尚人格與高潔之美。詩中的白樺樹,既具色彩的變化,又富動態(tài)的美感。白樺那么高潔、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讀這首詩,除了感受詩歌意境的美之外,還可以強烈地感受到詩人對家鄉(xiāng)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育苗:一般于春、秋兩季。有作畦、大田及營養(yǎng)杯三種方法。有水源條件,可采用畦土條播,播幅10~15厘米,覆土2~3厘米;播后保墑,每667平方米播種量10~15千克,也有畦上點播,穴距10~15厘米,每667平方米播種量4~5千克。無水源條件,可大田育苗,直接開溝;方法同畦上條播,于早春或封凍前進行,種子不催芽也能發(fā)芽早,出苗齊。采取營養(yǎng)杯育苗,效果更佳。出苗前要保持土壤濕潤,注意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