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通知》強調,“十三五”期間擬制定標準362項,其中強制性標準231項,推薦性標準131項;按照系統性、協調性和可操作性原則,系統梳理現行和在研安全生產標準,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guī)劃,爭取在“十三五”期間基本建成較為完善的覆蓋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等12個行業(yè)領域的標準體系;2016年《國際海運危險貨物規(guī)則》(以下簡稱海運危規(guī))第38-16版正式發(fā)布,2017年1月試行,2018年1月強制實施。依靠科技,推動標準與科技互動,促進科研成果向標準轉化,加大科研基礎條件和人才培養(yǎng)投入,加強與標準結合,促進標準合理采用新技術。
水質改善不僅需要污水處理,更需要與水量充沛相結合。而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約有5萬條河流,現在僅存不足3萬條,每條剩下的河流水量也大幅減少,至少減少了50%至80%,水環(huán)境容量總體降低。誠然,水量減少的成因很復雜,氣候變化、地下水消耗都是重要因素。而除了水量減少,水的流速也在下降,這使得對污染的緩沖能力也大幅下降,而河流里的自然植被減少更使得水生態(tài)凈化能力降低。建立協作機制,執(zhí)行責任制,落實各部門的管理責任,通過信息化手段建立企業(yè)與監(jiān)管部門的交流及管理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