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藝考編導專業(yè)都考哪些內容
考試的內容根據所報考的學校不同,內容也各不相同;一般的各大高校的考試內容都分筆試和面試。
筆試為:文藝基礎知識、影視作品解析、故事寫作、廣告策劃、節(jié)目策劃等。
面試為:自我介紹、朗誦、特長展示、編講故事、回答考官問題等。
筆試中影視作品分析主要考察考生對影視作品的理解能力和鑒賞能力,并能用自己的角度和觀點來分析影視作品,也要求有一定的文字功底,這項專業(yè)考試占考試成績的重要位置,比例達50%以上。
面試的環(huán)節(jié)各個院校都會有不同的內容,主要考察考生對生活的觀察力、對事物的想象力、語言組織能力等。
考生們如果了解了編導這個專業(yè),并認定以后要走編導這條路的話,無論編導專業(yè)需要考哪些內容,大家都要早點做準備,要提高自己的知識面,平時要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文字寫作基礎是前提,同時也要對當下的電影電視有一定的了解和見解。
你知道編導藝考生必須了解哪幾個方面嗎?下面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1、必要的影視閱片量大有裨益。
由于編導專業(yè)集中培訓時間有限,對于電影和電視作品的積累需要分散在平時,這樣做,一方面集訓時專業(yè)積淀能夠得心應手;另一方面可以應對藝考時的默評,可謂一舉兩得。
2、重大新聞評述表達習慣至關重要。
近年來,編導類專業(yè)非常側重考查新聞評述和即興表達能力,尤其是影視領域和各種重大新聞事件保持必要的新聞敏感,并勤練筆、多口頭表達。這樣一方面是鍛煉自己對近年來重大事件的了解,保持思考能力,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提升口頭和筆頭的表達能力。
3、文藝常識積累不可“臨時抱佛腳”。
文藝常識是編導類所有專業(yè)考試的內容之一,也是基礎性考核,同時又是所有內容中為客觀的考試類型。目前國內不少考生對于文藝常識的學習有很大誤區(qū),一方面有人認為文藝常識考前突擊記憶就可以了,還有不少人認為文藝常識要每天大量記憶,并且要記憶,實際上這是很大的誤區(qū)。文藝常識需要方法,不是所有內容都需要記憶,盲目的記憶只會讓專業(yè)學習更加疲勞。這并不是說要把故事講得跌宕起伏就是很好,更是因為一個故事要首先確定主題。
編導專業(yè)老師給大家總結出幾條選片和觀影的標準并推薦幾部的影片,說與大家聽。
一,結合文學原作,觀看文學作品改編的影片
推薦理由:
自電影誕生時起,就有文學作品改編電影的傳統(tǒng),但文學語言不等同于電影語言,由文學到電影,需要一種“翻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是,導演是怎么翻譯一部文學作品的?電影與原著有何不同?為什么?
推薦影片:
《霸王別姬》《活著》《芳華》《羅生門》《理智與情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霧都孤兒》
二、奧斯卡影片
相對于歐洲某些電影獎項(如戛納)的陽春白雪,精英路線,奧斯卡獎更加親民。奧斯卡的獲獎影片往往面面俱到,不走極端,刨除對奧斯卡的一些詬病,奧斯卡影片的確是電影初學者入門的教材,需要重視。
推薦影片:《阿甘正傳》《老無所依》《平民窟的百萬富翁》《沉默的羔羊》《末代皇帝》《卡薩布蘭卡》
三、在劇作上頗具建樹的影片
思考什么是電影的劇作?這其中包含哪些東西?怎樣在影片中體現(xiàn)的?能找到電影劇本,對照觀看。
推薦影片:《低俗小說》《陽光燦爛的日子》《瘋狂的石頭》《無間道》《一條名叫旺達的魚》
四,看在藝考年上映的院線影片
類似于考政治要背時政常識,緊跟院線上片的步伐,是必修課。例如考試的時候很多院校都讓考生談談《綠皮書》、《流浪地球》等剛剛上映的熱門電影。
推薦影片:《何以為家》《調音師》《哪吒之魔童降世》《地久天長》《家族》
準備
從自己的愛好出發(fā),選擇自己報考的具體專業(yè),如廣播電視編導還是戲劇影視導演等等,做好持久學習的經生準備,了解藝考的具體流程、規(guī)章制度和注意事項。準備好學習資料及相關學習用品。
(1)我們通過上一篇文章知道,準備工作早是在一年前開始準備,所以只能看上一年的招生簡章,了解該藝術院校的教學狀況,報考的規(guī)定和要求。確定自己擬報考的院校、院系、專業(yè)及專業(yè)方向。擬定一個目標院校,同時準備幾個預備院校。
(2)查看“考試院招生辦”在上發(fā)布的“藝術類專業(yè)考試”的規(guī)定和政策。因為本省“考試院”的政策,不僅有報考本省院校的規(guī)定,而且有對本省擬報考外省和藝術院校的詳細規(guī)定,本省考生必須遵守,一點都不能違反,這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