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種薯消毒可以死附著在薯塊上的黑斑、莖腐等病菌孢子。經(jīng)常采用的消毒方法有:一是溫湯浸種,用50-54的溫水浸種10分鐘。幼苗生長后氮肥用量的增加需注意控制旺長,當(dāng)葉柄長達(dá)20cm以上時,每畝用50%多效唑 促花王3號,可控制莖葉徒長長迫使植物營養(yǎng)回流,促進(jìn)花芽分化既解決了子蔓根蠔氧的問題,又不影響各個葉面的正常光合作用進(jìn)而實現(xiàn)增產(chǎn)效果。二是藥劑浸種,用50%托布津可濕性400倍液,或者多菌靈500倍液,或菌劑402稀釋1500-2000倍液浸種10分鐘。 排種完畢后,為保證種薯正常出苗還要在種薯上面覆蓋一層細(xì)沙,用來填充薯塊間的縫隙,然后用水澆透床土,水滲下后,用鐵锨或木板在種薯上面輕輕壓一壓,拍一拍,把種薯拍平,俗稱“找平”,后再覆蓋一層4-5厘米沙土,將床面整理平整就可以了。
苗床的中期管理是指從出苗后到采苗前5-6天這段時間,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平溫長苗階段的管理。這段時間的主要管理是培育壯苗,幼苗出土后,隨著薯苗的生長可適當(dāng)增加澆水量,如果苗床水分不足,根系難以伸展,幼苗生長緩慢,葉片小,莖細(xì)硬,形成老小苗。中期育苗的過程中,水分過多,幼苗生長快,容易形成弱苗。七、八月份是我地雨量大的時期,地瓜是怕澇作物,土壤中水分過多,造成通氣不良,妨礙薯塊生產(chǎn),并使秧蔓徒長。所以,床土的相對濕度好保持在70-80%之間。等到小苗出齊后,要在每個無風(fēng)的晴天上午10點以后,下午4點以前掀起部分棚膜,進(jìn)行通風(fēng)煉苗,這時的苗床溫度可控制在15-28°C之間。在此期間如遇寒流,要及時將棚膜放下來壓好,以防凍壞薯苗。
育苗的后期也是重要的時期。等到紅薯苗高度長到約3厘米左右,一片展開后,便可以開始追肥,如果用硫酸銨做追肥,初期每50千克水加硫酸銨100-150克,隨著幼苗逐漸長大,可以加到250克左右,每次追肥濃度不能太大,要做到輕施、勤施,既要保證充足養(yǎng)料,又要防止燒苗,具體做到看苗施肥。好的土地還要結(jié)合深耕起畦種植,才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zhì)而獲得高產(chǎn)。所以說、施肥的過程中一定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