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壓鑄件的精度及表面質量較其他鑄造方法
據了解,壓力鑄造簡稱壓鑄,它是在高壓作用下使液態(tài)或半液態(tài)金屬以較高的速度填充壓鑄型型腔,并在壓力作用下凝固而獲得鑄件的方法。壓鑄件的精度及表面質量較其他鑄造方法較高,可壓鑄出形狀復雜的薄壁件或鑲嵌件,強度硬度較高,生產率高,但設備投資大,不宜進行較大余量的切削加工和熱處理因為壓鑄速度極高,型內氣體難以及時排出。種類受到限制 因為在液流的高速、高溫沖刷下,壓型的壽命很低。
壓鑄模具的流道系統(tǒng)設計原則
根據鑄件的重量(包括橫澆道、料柄、溢流槽),選擇適當?shù)膲鸿T機型號,具有優(yōu)良性能的壓鑄機,是獲得鋅合金壓鑄件的可靠保證。 壓鑄機是壓鑄生產的關鍵設備,其性能的好壞客觀決定了壓鑄件的優(yōu)劣。正確選擇壓鑄機,對保證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至關重要,壓鑄機的性能取決于兩個方面。
一是足夠的鎖模力:防止金屬溶流壓力峰,出現(xiàn)飛邊、飛料。
二是足夠的注射能力:保證壓鑄時不造成工模過熱或大量溢流,同時保證機器具有充分能力輸送足夠的熔融金屬,并在短時間內以所需的速度,填充型腔。 由于鋅合金必須在短時間內充填型腔,因此壓鑄模及其流道系統(tǒng)的設計制作比塑膠模具要求高得多。流道系統(tǒng)是引導金屬溶液以一定的方式填充型腔,它對金屬液的流動方向、壓力傳遞、填充時間、排氣條件、模溫分布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決定壓鑄件質量的重要因素。壓鑄模具的流道系統(tǒng)設計原則應該從鵝頸管向澆口聚合,避免尖銳彎角,流程通徑表面要光滑,以便減少阻力,保持液態(tài)鋅合金的流動速度。
鋁合金壓鑄件表面處理分為前處理和后處理
鋁合金壓鑄件表面處理分為前處理和后處理,前處理是為了去除表面氧化皮、油污,增加后處理附著力及改善外觀效果。鋁合金壓鑄件表面前處理的有拋丸、噴砂和磷化3種,后處理一般使用噴涂、氧化、電鍍、電泳4種。其他的表面處理方法因成本的原因,只應用于有特殊要求的產品上。
從成本方面進行選擇,前處理依次為拋丸→噴砂→磷化→拋光,噴涂→電泳→氧化→電鍍。磷化后只能進行噴涂、電泳,不能再做氧化、電鍍處理。
從裝飾和防腐蝕方面進行選擇,前處理依次為拋光→磷化→噴砂→拋丸,氧化→電鍍→噴涂→電泳。
汽車發(fā)動機殼體一般采用拋丸→噴涂處理。
鋁合金壓鑄件成型原理
鋁合金壓鑄件成型原理
鋁合金壓鑄件必須有模具成型,與壓鑄機、鋁合金組合加以綜合運用的過程。壓鑄工藝原理是利用高壓將金屬液高速流入一精密金屬模具型腔內,金屬液在壓力作用下冷卻凝固成鑄件。冷、熱室壓鑄是壓鑄工藝的兩種基本方式。冷室壓鑄中金屬液由手工或自動澆注裝置澆入壓室內,然后壓射沖頭前進,將金屬液壓入型腔。在熱室壓鑄工藝中,壓室垂直于坩堝內,金屬液通過壓室上的進料口自動流入壓室。壓射沖頭向下運動,推動金屬液通過鵝頸管進入型腔,金屬液凝固后,壓鑄模具打開,取出鑄件,完成整個壓鑄形成工藝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