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硬面上通過用酸切割線條來制作設(shè)計或圖畫的方法:將準備蝕刻的板先涂上一層防酸蠟,被稱作底板。用堅硬的蠟球在加熱的板上摩擦;當?shù)装迦诨瘯r,它滾動著擴散,直至整塊板的表面都均勻的涂上了蠟。然后用帶有圓尖的蝕刻針在涂蠟的表面畫出或描出需要的圖案。當針劃過,蠟被除去,露出金屬。完成后,將板浸在酸液中,通常是肖酸、荷蘭腐蝕劑或氯化鐵。酸侵蝕(咬掉,或蝕刻)刻線,但不會影響仍然被蠟覆蓋著的金屬部分。一旦認為被蝕刻的細微的線條達到了一定深度,馬上將板從酸液中取出,將線條涂上一層防酸的漆,稱之為停蝕。將金屬板再泡進酸浴中,進一步蝕刻未停蝕的線條。一塊金屬板可能要反復浸泡幾次,讓不同的線條停蝕,形成線條、陰影和色調(diào)。當蝕刻過程完成后,除去其余的蠟層。

銅是人類較早使用的金屬。早在史前時代,人們就開始采掘露天銅礦,并用獲取的銅制造式具和其他器皿,銅的使用對早期人類文明的進步影響深遠。銅是一種存在于地殼和海洋中的金屬。銅在地殼中的含量約為0.01%,在個別銅礦床中,銅的含量可以達到3-5%。自然界中的銅,多數(shù)以化合物即銅礦物存在。銅礦物與其他礦物聚合成銅礦石,開采出來的銅礦石,經(jīng)過選礦而成為含銅品位較高的銅精礦.

表面銅板:銅門外觀主要的材料,相當于人的皮膚。洛陽銅材廠是目前國內(nèi)能生產(chǎn)銅門專用(純度90%)寬體板材的廠家;其他小廠生產(chǎn)的純度較高也不過70%-75%。類似金飾品24k比對18k。鑒別銅板也是同樣道理。高純度銅板表面可任意處理成深棕、淺棕、金屬絲或原銅色,層次鮮明恒久、凝重華貴;低純度銅板表面一般只能處理成棕黃、紅棕色、略拉絲或淺絲,毫無層次感、質(zhì)感平淡易繡。銅門用銅板總共國內(nèi)就2家國企生產(chǎn),一個老牌子洛銅,現(xiàn)在被中鋁收購了,一米寬的銅卷,平整度不如另外一家國企安徽銅陵有色集團的好,銅陵有色的銅卷有1.22米的,我做銅門剛好能裁成2個600的下料,不用再焊接,節(jié)省材料很多。

熱軋銅板帶與冷軋銅板帶區(qū)別:熱軋銅板泛黃、少光澤;冷軋銅板泛青、有光澤。
銅板帶其實就是對銅板和銅帶的統(tǒng)稱。銅板是指銅經(jīng)過軋制的板材,軋制包括了熱軋和冷軋。銅帶是指厚度在0.06~1.5mm之間的銅軋制加工品。銅板帶可以根據(jù)不同的牌號分類,大致分為黃銅板帶、紫銅板帶、青銅類板帶、白銅類板帶。
上引連續(xù)鑄造法生產(chǎn)工藝:熔煉→上引帶坯→(銑面)→冷軋→熱處理→精整→包裝入庫
上引連續(xù)鑄造法生產(chǎn)工藝是國內(nèi)新開發(fā)的的短流生產(chǎn)工藝,用于生產(chǎn)紫銅。
其生產(chǎn)流程短,耗能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