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在女兒十一、二歲的時候,我們母女之間逐漸變得難以溝通,幾乎是見面必吵。我看她做什么都不順眼,一開口就忍不住各種嘮叨和大呼小叫;她也故意跟我作對,各種橫眉冷對,外加一句“怎么這么早就開始更年期了?” 好吧,當“青春期”遇上“被提前的更年期”,再加上孩子成績無來由地下滑這一把火,我們母女之間的“斗爭”就這么一下“騰”地被點著了。其實,我曾經(jīng)當過九年教師,對青春期孩子的特點有所了解:他們具有矛盾人格,既渴望獨立,又不得不依賴;他們敏感,易沖動,很快就會后悔:他們渴望更多嘗試,又把握不好分寸;他們開始有了懵懂的情愫,但并不愿向人敞開心扉…… 青春期孩子叛逆,怎么辦?這位媽媽的真實經(jīng)歷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相信每個孩子都有過叛逆期,叛逆期的孩子往往令很多家長都十分生氣,卻又無可奈何。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家孩子以成熟的方式度過叛逆期,卻又不知道從何下手!無法下手的原因其實還在于不了解孩子這時候的叛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往往有兩次叛逆期,初次叛逆期在7至9歲,第二次叛逆期在12至16歲。叛逆期的明顯表現(xiàn)就是,孩子不聽從父母管教,喜歡跟父母對著干,而且經(jīng)常有奇怪的想法和動作。
有的孩子心情不好的時候,說話很沖人。比如“媽媽,你能不能少說兩句”“爸爸,你老說這些煩不煩啊”。面對智力快速發(fā)展的孩子,很多家長感到自己已經(jīng)“江郎才盡”了。家長們反復說的那幾句話,真的也是思維枯竭的表現(xiàn)。當你覺得自己說服不了孩子的時候,家長們還是少說幾句吧。打嘴仗有意思嗎?沒有,它反而會讓爭吵變得更糟。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學得好、過得好,可是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也不留意場合情境,一旦看到孩子說錯話、做錯事就嘮叨。這樣的家庭教育,就如同一根利刺,不斷在孩子心里來回沖突?;蛟S孩子低著頭表示認錯,但是自尊在慢慢流逝;或許孩子點點頭表示接受,但是委屈正在胸口蕩漾;或許孩子流著淚表示愧疚,實際上痛苦和抑郁卻讓他感到窒息,甚至無法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