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智能水肥一體化系統(tǒng)應該如何處理?
作物如何灌溉,需依據(jù)作物生臨時的需水規(guī)律、土壤含水量、土壤性質(zhì)、作物根系狀況等來確定,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確定作物每個生長階段的灌溉水量、灌溉次數(shù)、工夫等。
水肥一體化系統(tǒng)需保證作物的土壤潮濕層的深度。比方,蔬菜方案潮濕層深度宜爲0.2-0.3 m,果樹因種類、樹齡不同,方案潮濕層深度宜爲0.3-0.8 m。作物灌溉允許較大含水量下限控制在田間持水量的85%-95%,允許較小含水量上限控制在田間持水量的55%-65%。
水肥一體化技術(shù),則是根據(jù)作物需肥需水規(guī)律和數(shù)量將肥料溶入到水中,定時定量直接輸送到作物根系zui集中的土壤區(qū)域,隨時將水分連同養(yǎng)分直接送到作物的“嘴”里,使作物渴了就喝、餓了就吃;還可以減少因揮發(fā)、淋洗而造成的水肥浪費,從而大大提高水肥的利用率。
從地下講,肥料溶解后進入到土壤溶液中,靠近作物根系附近的養(yǎng)分被吸收,濃度降低,遠離根系的土壤溶液濃度相對較高,就會向著作物根系附近擴散,養(yǎng)分也隨之移動,zui后被作物吸收。從地上講,植物在有陽光的情況下葉片氣孔張開,進行蒸騰作用,導致水分損失,根系則必須源源不斷地吸收水分補充葉片蒸騰所失去的水分,因此,溶解在水分中的養(yǎng)分就會隨著水分的吸收和流動而被輸送到作物體各部分中去。根是作物的“嘴”,水是肥料的“腿”,如果沒有“腿”,肥料是不會“走入”作物的嘴巴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