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用氮氣置換管道中的空氣,再用置換管道中的氮氣。注氮氣并穩(wěn)壓一定時間,經(jīng)檢查管道嚴密性無問題后,用置換氮氣,同時在計量站放空管釋放氮氣。(3)排放時排放口附近不允許人員靠近(因氮氣是惰性氣體有窒息危險)。在向管中注入氮氣時,宜控制氮氣流速、流量,并打開計量柜放空閥并在放散管上安裝量程為0.6MPa的壓力表,確保注入氮氣的壓力不超過0.2MPa。在注入氮氣的同時,計量站和燃氣公司管網(wǎng)進行氮氣置換空氣的置換工作。置換合格后,關(guān)閉進氣閥和放散管閥門,將氮氣儲存在管道內(nèi)(儲存壓力不超過0.2MPa)。
氮氣置換的合格指標
1)合格指標:末端排放口含氧量≤2%;
2)檢測儀器:便攜式含氧量測試儀(應(yīng)在鑒定合格有效期內(nèi));
3)檢測頻次和判別:連續(xù)3次、每次間隔5分鐘,均低于2%為合格。
4)管內(nèi)壓力
置換前管道應(yīng)進行干燥工序,而且達到干燥的質(zhì)量標準;
置換中必須控制注入的氮氣溫度不能小于5℃;
置換后必須保證合格指標:含氧量不能大于2%;
環(huán)保措施
盡量減少氮氣和空氣的混合;
控制排放和檢測的時間,以減少排放量;
氮氣置換空氣過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項。一般是可燃性氣體通過的管道或容器在使用前應(yīng)使用氮氣置換。目的是置換出管道內(nèi)的空氣,避免可燃氣體與空氣中的氧氣形成可燃性混合物。連續(xù)置換工藝的注氮量主要由注氮期間的氮氣混合量、氮氣段通過全線的混氣量、沿線站場及閥室置換用氮氣量、氮氣段到達末站時的剩余量、保險富余量組成。危險進可能造成內(nèi)燃。注意密封、排放點和置換點遠一點,一免氣體反串或串入其它線路而埋下事故隱患,以防氮氣濃度高而 使人窒息發(fā)生事故,要注意及時切斷與其它部分的聯(lián) 系。危險進可能造成內(nèi)燃,每條線路進行置換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