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熱浸鋅層是鋅在液態(tài)下,分三個步驟形成的,鐵基表面被鋅液溶解形成鋅、鐵合金相層;合金層中的鋅離子進一步向基體擴散形成鋅、鐵互溶層;合金層表面包裹著鋅層。性能特點具有較厚致密的純鋅層覆蓋在鋼鐵緊固件表面上,它可以避免鋼鐵基體與任何腐蝕溶液的接觸,保護鋼鐵緊固件基體免受腐蝕。在一般大氣中,鋅層表面形成一層很薄而密實的氧化鋅層表面。它很難溶于水,故對鋼鐵緊固件基體起著一定保護作用。如果氧化鋅與大氣中其它成分生成不溶性鋅鹽后,則防腐蝕作用更理想;具有鋅—鐵合金合金層,結合致密,在海洋性鹽霧大氣及工業(yè)性大氣中表現(xiàn)特有抗腐蝕性;
早期的鍍溶液中是沒有光亮劑的。隨著人們審美要求的提高,又在液鍍鋅溶液中加入了起光亮作用的光亮劑。鍍鋅工藝穩(wěn)定,鍍層細致。鍍液分散能力好。根據(jù)含量的多少不同,又分為高,中和低鍍鋅三種。鍍鋅的缺點是毒性太大,對環(huán)境危害嚴重。鋅酸鹽鍍鋅是近30年來發(fā)展較快的鍍鋅工藝。它的主要成分是主鹽氧化鋅,絡合劑兼導電鹽(俗稱火堿)。為了獲得細致的分散能力好的光亮鍍層,還要加入光亮劑。國內鋅酸鹽鍍鋅的主要發(fā)展時期是20世紀70年代的大搞無鍍鋅年代,的DPE鍍鋅工藝和DE鍍鋅工藝一直使用著。這種工藝雖然比不上鍍鋅工藝的穩(wěn)定、細致。但它的優(yōu)點是無。對環(huán)境的危害要小的多。鋅酸鹽鍍鋅有了新的發(fā)展,起泡和脆性等缺陷得到了克服,分散能力大為改進,可以和鍍鋅比美。
(或氯化鈉)鍍鋅工藝是20世紀80年代發(fā)展起來的一種全新無鍍鋅工藝。它主要成分為:氯化鋅主鹽,一般使用含量為70-90g/L。作導電鹽,使用含量從140-280g/L不等,根據(jù)不同需求可任意調整。硼酸作PH值緩沖劑,以穩(wěn)定PH值在4.6-5.6之間。由于這種鍍液是在室溫條件下工作,硼酸的溶解度不高,一般含量控制在25-30g/L。單獨靠這三種成分是鍍不出合格鋅鍍層來的。還要加入一些添加劑才能獲得光亮、細致的鍍鋅層來。鍍鋅的優(yōu)點是鍍液穩(wěn)定、鍍層光亮細致且成本低、電流、無毒。缺點是鍍液的分散能力比堿性鍍鋅稍差,鍍層的脆性也較大。盡管如此,鍍鋅一面世,立刻普遍受到歡迎。發(fā)展十分迅速,已占據(jù)鍍鋅的半壁江山。從市場上看,鍍鋅工藝主要是兩個鍍種:堿性鋅酸鹽和酸性鍍鋅。其他鍍鋅工藝均已相形見絀,緩慢退出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