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注漿(補漿)原理和作用
注漿(補漿)原理和作用:
掘進機的直徑一般要比管道直徑大2—5cm.由于這個管道直徑差的存在,管道與周圍土體之間存在的間隙會被從注漿孔注入的泥漿填滿。泥漿是一種混合液,在壓力作用下和土體接觸并滲入土層中,慢慢擴散開,并與周圍土體形成一個整體。隨著滲入量的增加,土體與泥漿將會形成一層致密的滲透塊,同時在泥漿壓力的作用下,塊與塊之間緊密結合,這樣就在管道周圍形成了一個穩(wěn)定的泥漿和土體組合而成的“泥漿套”。這個泥漿套的形成阻止了泥漿繼續(xù)向外面土層滲透,同時在泥漿壓力的作用下泥漿會流動到管道底下,當四周都形成泥漿套時就能支撐周圍土體起到浮力的作用,這樣管道與周圍土層中間就隔著一層流動的泥漿,且保持為濕潤摩擦,這是摩擦系數(shù)很小的摩擦阻力狀態(tài)。
全斷面出漿注漿管施工順序
全斷面出漿注漿管施工順序:
①清理掉基面上的水泥殘渣和附著的浮土等。
②用大力鉗剪下合適長度的 IT 管,按照圖紙要求每段回路為 4m。
③把外層織物理順,用力套入藍色喇叭接口,可以試一下抗拉性能,并確認已經(jīng)插入到底。
④在喇叭的另一端套上 PVC 增強注漿管。
⑤按照施工縫的方向布置 IT 管,IT 管距離背水面 150mm 安裝。注意綠色的 IT 管本身不能露出將要澆筑的混凝土體,同時確保 PVC 管暴露在混凝土體外,以便將來注漿。
⑥每隔一段距離用水泥釘固定夾或鐵絲固定,2 個固定點之間的距離應 ≤30cm。相鄰兩個回路,IT 管的末端須重疊至少10cm。
⑦把暴露在外的 PVC 管安裝在注漿接口盒內,以方便日后注漿使用。
注漿管基面處理:事先用鋼絲刷清除敷設范圍內施工
注漿管基面處理:事先用鋼絲刷清除敷設范圍內施工縫面的砂粒及混凝土渣,然后用高壓水沖洗或高壓風吹干凈。固定注漿管范圍的基層應基本平整;要求基層不得有浮漿、油污、疏松、空洞、碎石團和凸起等部位。
剪裁、加工:
注漿管的安裝長度每段5m,并在兩端連接注漿導管,注漿導管末端安裝塞子進行臨時封堵。根據(jù)施工縫寬度和裝修層的厚度,截取每根長度50-100cm的與注漿管匹配的進漿用的塑料管,截取與注漿管和塑料管內徑匹配的、長度20-30cm的連接管相連接,連接處用膠布纏緊。
注漿管全部布設完成后,開始進行注漿作業(yè)
注漿管全部布設完成后,開始進行注漿作業(yè)。采用TSS型注漿管配套設備,采用雙液注漿泵,采取后退式分段注漿工藝進行注漿作業(yè)。
后退式分段注漿工藝:將帶有止?jié){塞的芯管和頂管連接后插入到注漿管相應位置,順時針旋轉芯管上的法蘭盤,使止?jié){塞膨脹,以達到止?jié){效果。連接注漿管路,采用雙液注漿泵向孔內注漿,每次注漿段長選擇為0.6m,即段注漿完成后,反時針旋轉芯管上的法蘭盤,使止?jié){塞恢復到原狀,將芯管后退0.6m,進行第二段注漿,如此下去,直至將整個注漿段完成。 后退式分段注漿要特別注意止?jié){塞的損壞程度,施工過程中若發(fā)現(xiàn)止?jié){塞存在問題,應立即更換,以免引起注漿管堵塞,造成芯管無法拔出,影響正常施工。
注漿結束后,應對注漿效果進行檢查評定,注漿效果未達到要求,不得進行開挖施工。在施工過程中若出現(xiàn)局部涌水、涌砂應立即封閉,補充注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