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占領青島時,將小青島命名為'阿克那島',1914年日本取代德國占領青島后,將該島改為'加藤島'。青島回歸后,膠澳督辦公署將其命名為小青島,并于20世紀30年代初開辟為'小青島公園',設有茶廳、花圃、石凳、石椅、辟建了道路,修筑了游艇碼頭,游人可乘船前往。日本二次青島后,成為日軍駐地,此后一直被作為軍1用。1942年修筑長377米、寬8米的堤壩與陸地相連,成為陸連島。因此,這里的橋梁多為寬坦雄偉的石拱橋和石梁橋,以便于船只從橋下通過。
浮橋由于是漂浮于水面之上,固建設施工有一定不同。以前僅求方便,使用船只搭建?,F在的建設都需要有一定的視覺效果,固出現既有實用功能,有美觀大方,甚至可以作為景觀的浮橋。廣西泊盾建設實用與景觀合體的浮橋,配合欄桿,燈光等弄出形式各異的浮橋景色。使用色彩各異的浮筒拼裝而成,并根據現場環(huán)境,實際實用性變換各類造型。采用的是環(huán)保的原材料,產品已達到食品包裝的標準,對水質無污染。從設計、生產、施浮橋工,到售后的“一站式”服務。適用于所有水上環(huán)境。僅走人的小型浮橋,可以隨水而上下浮動,感受水面行走的樂趣。過車的中大型浮橋可以配合鋼架,鋼板,實現平穩(wěn)安全的需求。青島棧橋是當時惟一的一條海上"軍1火供給線",也就是說,誰控制了棧橋,誰就控制了膠州灣。

代表浮橋編輯潮州廣濟橋潮州廣濟橋俗稱湘子橋,位于潮州古城的東門外,初建于宋代,距今已有800余年的歷史。它在韓江之上,為溝通韓江兩岸的重要橋梁,為古代閩粵交通要道。廣濟橋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獨特風格與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并稱中國四大古橋,曾被著1名橋梁茅以升譽為世界1上1早的啟閉式橋梁”,為中國乃至世界上一座啟閉式浮橋。和尚懷丙用兩只裝滿了泥土的大船,派人潛入水中,用鐵索把鐵牛和大船系在一起,然后再把船中的泥土除去,利用大船所受的浮力,把鐵牛拉起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