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溫室大棚的基礎
溫室大棚的基礎在整棟溫室大棚建造起到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如果基礎偷工減料不扎實,在遇到大風或者大雪時有可能造成整棟溫室的垮塌。
溫室大棚的基礎有 兩種做法,一種是獨立基礎,就是每個立桿單獨一個柱墩,第二種是條形基礎,混凝土圈梁澆筑,為了提高安全穩(wěn)定系數(shù)建議使用條形基礎,能有效提高抗風和抗雪載系數(shù)。
一、基礎槽內(nèi)條形基礎已經(jīng)做完進行檢驗合格。
二、測量并 放好基礎的軸線,和邊線。
三、根據(jù)底標高拉線檢查基礎表面的平整度,如一層磚的水平灰縫大于20mm時,應先用細石混凝土找平。
四、常溫施工時,乳土磚必須在砌筑的前一天用水濕潤,一般以水浸人磚四邊1.5cm左右為宜。
五、混凝土要經(jīng)過試驗才能確定使用,還要現(xiàn)場模具澆筑試驗塊兒。
做好這些準備工作才會進入下一步溫室大棚的安裝工作。
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溫室基礎建造設計的一些重要流程,謝謝大家的閱讀,希望你在做溫室大棚時嚴格按照此流程來操作。
?溫室大棚除濕辦法
溫室大棚是一個密閉的人造環(huán)境,所以相對溫度較高濕度也比較大。水分散發(fā)比較慢,下面介紹一下如何降低棚內(nèi)濕度的幾種有效的方法。
1、通風換氣
放風是排濕的主要措施,一般應在中午前后氣溫高時進行,以放頂風和腰風為主,不能放底腳風,以防棚室溫度過低和“掃地風”傷苗。
2、合理密植
連棟溫室大棚內(nèi)定植密度切勿過密,以利于通風透氣,降低空氣濕度。
3、覆蓋地膜
采用地膜覆蓋可以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fā),且可以減少澆水次數(shù),是降低棚室內(nèi)空氣濕度的重要措施。例如在棚室內(nèi)采用大小壟距相間、地膜蓋雙壟的辦法,澆水時沿地膜下的小壟溝流入。地膜阻止了水分的蒸發(fā),也就防止了澆水后棚室內(nèi)空氣濕度的大幅度提高。
4、用無滴膜覆蓋
連棟溫室大棚由于內(nèi)外溫度的差異,棚膜結(jié)露是不可避免的。普通塑料薄膜表面結(jié)露分布均勻,因而滴水面大,空氣濕度增加。采用無滴膜后,表面雖然結(jié)露,但水珠沿膜面流下,滴水面小,濕度明顯降低,且透光性能好,有利于增溫降濕。
如果棚室內(nèi)濕度居高不下,而氣溫又在作物生長適溫下限以上,應逐漸加大通風量,力爭使空氣濕度盡快降下來,但通風引起的降溫應以作物不發(fā)生冷害為前提。
5、改變用藥使用方式
菜農(nóng)用藥以噴霧為主,這勢必會增加棚內(nèi)濕度。建議晴天噴藥時,應在下午三點左右進行,盡量在天黑以前噴完,保證藥液完全吸收。遇連陰天,菜農(nóng)可以選用全自動噴藥機、彌霧機,并減少用藥量。通過選用不同的幕布,可形成不同的遮陽率,滿足不同作物對陽光的需求。如條件許可,應采用粉塵法及煙霧法用藥,以避免增加棚內(nèi)空氣濕度,加強治效果。
6、合理澆水
澆水是導致棚室內(nèi)濕度增加的主要因素。澆水的次數(shù)和每次的澆水量,需根據(jù)天氣、土壤狀況、蔬菜種類、生長期及生長勢而定,一般應澆小水或隔溝輪澆,切忌大水漫灌。果菜類蔬菜的定植水和緩苗水要澆透,在結(jié)果期要供水充足,其他時期則一般不需澆水。在棚室內(nèi)溫度較低,特別是不能放風通氣時,應盡量控制澆水。一是壽命長,能達到金鹵燈的2倍,但燈泡老化后,它會耗費更多電能,同時發(fā)出的光更少,也就是發(fā)光效率會急劇下降。一般可在晴天上午10~12時澆水,并配合通風排濕。有條件時,可采用膜下溝灌或滴灌,以減少澆水量和蒸發(fā)量。
溫室內(nèi)濕度過高會影響作物生長,增加病蟲害。還會減少溫室的使用壽命。大家一定要重視
?溫室大棚覆膜的幾個要點
由于棚膜的面積較大,稍微有點風就會出現(xiàn)人員按不住棚膜的現(xiàn)象,容易刮壞棚膜,甚至造成人員傷害。在計劃扣棚膜前一定要關(guān)注天氣預報避免有風施工。
1、薄膜準備 溫室大棚薄膜共分兩幅,一幅屋面棚膜,另一幅為放風棚膜。前者建議選購透光率高、無滴消霧性強、壽命長的EVA或PO等薄膜,長度以98米左右、寬度為10.5米左右為宜,并且棚膜上端要事先穿一“拉繩”。每到夏季來臨,雨水增多,溫室大棚在這期間使用中難免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下面帶大家解讀一下雨季都會出現(xiàn)哪些問題,蓋如何提前做好預防的準備工作。后者以選購普通棚膜為宜,長度與前者相同,寬度約3米左右,同樣要備拉繩;
2、前期準備 溫室大棚覆膜前需要準備相關(guān)工具,比如鉗子、緊線機、竹竿、鐵絲、鋼絲、壓膜繩等若干,而人員方面,若以東西長100米、跨度9.5米的溫室大棚為例,則至少需要20人參與;
3、拉膜上棚 從溫室大棚東邊,需20人,每隔5米,依次抬起棚膜,沿著大棚前面,將棚膜一端抬到大棚西邊。而后,再有其中的10人拉起(帶有拉繩的)棚膜一邊,從大棚底部上去,沿著拱桿向上走,將薄膜拉上棚面,剩下的10人在原地抱著棚膜,幫助另外10人拉膜;電動頂開窗系統(tǒng)溫室頂開窗系統(tǒng)是指在溫室中使用電力,通過開窗傳動機構(gòu)將溫室頂窗開啟和關(guān)閉的設備系統(tǒng),主要用于溫室的自然通風。
4、時間安排 覆蓋溫室大棚膜,選擇在晴天、無風的下午來進行;
5、固定膜兩端 先用該處棚膜邊沿將長約10米的竹竿包好,而后,10人拿起竹竿往下拽,待將其拽緊后,便可用鐵絲將其固定在地
6、固定膜上端 一人先在溫室大棚東邊,將鋼絲固定在拉繩上,另一人在大棚西邊拉動拉繩,可順勢把鋼絲穿過棚膜,之后,再把鋼絲這一端固定在棚西墻處的地錨上,鋼絲另一端用緊線機固定。后用鐵絲,把棚膜上端捆綁在竹竿上,每隔一竹竿,捆綁1次。注意捆綁后的鐵絲頭要往下,避免扎破放風棚膜;瞄上,約50厘米固定一處。為了加強牢固性,建議鐵絲在鋼絲上呈S型纏繞。4、用無滴膜覆蓋連棟溫室大棚由于內(nèi)外溫度的差異,棚膜結(jié)露是不可避免的。按照同樣的方法,再將棚東邊的棚膜端固定;
7、上壓膜繩 按照覆蓋屋面棚膜的方法,將放風棚膜覆蓋后,需上壓膜繩,以加強棚膜的牢固性。壓膜繩上端系在溫室大棚頂部的地錨上,下端系在棚前沿的地錨上,可每隔2米一處壓膜繩,重點是拉緊、固牢。
8、埋壓膜前端 在溫室大棚前沿處,需5人從棚東邊,用竹竿卷上棚膜前端,下拽拉緊棚膜后,另5人用土埋壓棚膜,并踩實;
以上介紹了溫室大棚覆膜時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和方法,僅供參考,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