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骨頭湯的做法
1、將扇子骨、直通骨、尾脊骨、碎骨洗凈,然后投入開水鍋燒開后轉(zhuǎn)小火煮10分鐘。 2、將骨頭取出,放入溫熱水中,用抹布將骨頭逐根洗清爽,尤其是骨頭縫里的血沫、雜質(zhì),都要抹掉。
3、然后將直通骨劈斷,劈開兩片,出盡骨1髓,放在鋼精鍋中,用細網(wǎng)篩過濾原湯,加入蔥、姜、酒,用大火燒開,再一次撇去浮沫,轉(zhuǎn)小火燉至3小時后出湯,即好。 4、一般豬肉骨頭湯能連續(xù)用,家庭中可煮9-10小時,可取用2-3次,至扇子骨已酥化,骨頭顏色呈灰暗色,湯質(zhì)鮮味、脂肪營養(yǎng)已用盡為止。據(jù)說清朝雍正年間,黃宗憲為了躲避文1字獄,逃到一個小村子,借住農(nóng)戶家。 顏色:湯清而漂油。
琴阿姨菜飯骨頭湯中的骨頭是用的大筒骨,下面介紹喝骨頭湯的好處。
骨頭湯中含有的膠原蛋白正好能增體制造血細胞的能力。所以對于中老年人來說,喝些骨頭湯加以調(diào)理,可以減緩骨骼老化;同樣,骨頭湯也能有利于青少年的骨骼生長。
琴阿姨咸肉菜飯骨頭湯中的咸肉是采用黃山農(nóng)家正宗咸肉,下面介紹咸肉的形成。
腌肉可堆放在-5℃冷庫保藏,也可浸沒在24~25度的鹽水中。若出現(xiàn)鹽水混濁和異味時,說明鹽鹵變質(zhì),必須將鹽鹵重新煮沸后再用。 工藝提示:因為需要炸制,所以要預備熟菜油1000克,實耗約200克。
腌肉是用鹽腌制的,又叫漬肉、鹽肉、咸肉;是四川省1982年咸肉評比中的省優(yōu)產(chǎn)品;其產(chǎn)品特點:外觀清潔,刀工整齊,肌肉堅實,表面無粘液,切面的色澤鮮紅,肥膘稍有黃色。具有咸肉固有的風味。
咸肉腌之前的處理
整理剔除碎肉、污血、淋巴、碎油等、為使鹽滲透,必須在肉塊上每隔2~6厘米劃一刀,濃度一般為肉質(zhì)的1/3。刀口大小,深淺多少,根據(jù)氣溫和肌肉厚薄而定,如氣溫在15℃以上,刀口要開大些、多些,以加快腌制速度;15℃以下則可小些,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