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雙螺桿擠出機螺紋套攻螺紋
1.絲錐及鉸扛
(1)絲錐
絲錐是用來加工較小直徑內螺紋的成形刀具,一般選用合金工具鋼9SiGr制成,并經熱處理制成。通常M6——M24的絲錐一套為兩支,稱頭錐、二錐;M6以下及M24以上一套有三支、即頭錐、二錐和三錐。
每個絲錐都有工作部分和柄部組成。工作部分是由切削部分和校準部分組成。軸向有幾條(一般是三條或四條)容屑槽,相應地形成幾瓣刀刃(切削刃)和前角。切削部分(即不完整的牙齒部分)是切削螺紋的重要部分,常磨成圓錐形,以便使切削負荷分配在幾個刀齒上。頭錐的錐角小些,有5——7個牙;1、機筒,以往的雙同向平行雙螺桿擠出機機筒是整體式的,無法打開。二錐的錐角大些,有3——4個牙。校準部分具有完整的牙齒,用于修光螺紋和引導絲錐沿軸向運動。柄部有方頭,其作用是與鉸扛相配合并傳遞扭矩。
(2)鉸扛
鉸扛是用來夾持絲錐的工具,常用的是可調式鉸扛。旋轉手柄即可調節(jié)方孔的大小,以便夾持不同尺寸的絲錐。鉸扛長度應根據絲錐尺寸大小進行選擇,以便控制攻螺紋時的扭矩,防止絲錐因施力不當而扭斷。
2.雙螺桿擠出機螺紋套攻螺紋前鉆底孔直徑和深度的確定以及孔口的倒角
(1)底孔直徑的確定
絲錐在攻螺紋的過程中,切削刃主要是切削金屬,但還有擠壓金屬的作用,因而造成金屬凸起并向牙尖流動的現象,所以攻螺紋前,鉆削的孔徑(即底孔)應大于螺紋內徑。主機的運轉參數如電流、電壓、溫度,扭矩等都很直觀,所以操作起來非常方便,對操作工的要求也不高。底孔的直徑可查手冊或按下面的經驗公式計算:脆性材料(鑄鐵、青銅等):鉆孔直徑d0=d(螺紋外徑)-1.1p(螺距)塑性材料(鋼、紫銅等):鉆孔直徑d0=d(螺紋外徑)-p(螺距)
(2)鉆孔深度的確定
攻盲孔(不通孔)的螺紋時,因絲錐不能攻到底,所以孔的深度要大于螺紋的長度,盲孔的深度可按下面的公式計算:孔的深度=所需螺紋的深度 -.7d
(3)孔口倒角
攻螺紋前要在鉆孔的孔口進行倒角,以利于絲錐的定位和切入。倒角的深度大于螺紋的螺距。
3.雙螺桿擠出機螺紋套攻螺紋的操作要點及注意事項
(1)根據工件上螺紋孔的規(guī)格,正確選擇絲錐,先頭錐后二錐,不可顛倒使用。
(2)工件裝夾時,要使孔中心垂直于鉗口,防止螺紋攻歪。
(3)用頭錐攻螺紋時,先旋入1——2圈后,要檢查絲錐是否與孔端面垂直(可目測或直角尺在互相垂直的兩個方向檢查)。當切削部分已切入工件后,每轉1——2圈應反轉1/4圈,以便切屑斷落;2、要弄清楚兩種以上的聚合物及物料在擠出過程中物態(tài)變化真實情況,混合形態(tài),結構變化的過程,以及zui后混合物與性能的關系。同時不能再施加壓力(即只轉動不加壓),以免絲錐崩牙或攻出的螺紋齒較瘦。
(4)攻鋼件上的內螺紋,要加機油潤滑,可使螺紋光潔、省力和延長絲錐使用壽命;攻鑄鐵上的內螺紋可不加潤滑劑,或者加煤油;攻鋁及鋁合金、紫銅上的內螺紋,可加乳化液。
(5)不要用嘴直接吹切屑,以防切屑飛入眼內。
雙螺桿擠出機螺紋套套螺紋
1.板牙和板牙架
(1)板牙
板牙是加工外螺紋的刀具,用合金工具鋼9SiGr制成,并經熱處理淬硬。其外形像一個圓螺母,只是上面鉆有3——4個排屑孔,并形成刀刃。
板牙由切屑部分、定位部分和排屑孔組成。圓板牙螺孔的兩端有40°的錐度部分,是板牙的切削部分。定位部分起修光作用。板牙的外圓有一條深槽和四個錐坑,錐坑用于定位和緊固板牙。
(2)雙螺桿擠出機螺紋套板牙架
板牙架是用來夾持板牙、傳遞扭矩的工具。不同外徑的板牙應選用不同的板牙架。
2.套螺紋前圓桿直徑的確定和倒角
(1)圓桿直徑的確定
與攻螺紋相同,套螺紋時有切削作用,也有擠壓金屬的作用。故套螺紋前必須檢查圓樁直徑。圓桿直徑應稍小于螺紋的公稱尺寸,圓桿直徑可查表或按經驗公式計算。經驗公式:圓桿直徑=螺紋外徑d-(0.13——0.2)螺距p
(2)圓桿端部的倒角
套螺紋前圓桿端部應倒角,使板牙容易對準工件中心,同時也容易切入。倒角長度應大于一個螺距,斜角為15°——30°。
3.套螺紋的操作要點和注意事項
(1)每次套螺紋前應將板牙排屑槽內及螺紋內的切屑清除干凈;
(2)套螺紋前要檢查圓桿直徑大小和端部倒角;
(3)套螺紋時切削扭矩很大,易損壞圓桿的已加工面,所以應使用硬木制的V型槽襯墊或用厚銅板作保護片來夾持工件。工件伸出鉗口的長度,在不影響螺紋要求長度的前提下,應盡量短。
(4)套螺紋時,板牙端面應與圓桿垂直,操作時用力要均勻。開始轉動板牙時,要稍加壓力,套人3——4牙后,可只轉動而不加壓,并經常反轉,以便斷屑。
(5)在鋼制圓桿上套螺紋時要加機油潤滑。
詳解雙螺桿擠出機的減速原則
在多數雙螺桿擠出機中,螺桿速度的變化通過調整電機速度實現。今天小編為大家講解的是關于雙螺桿擠出機的減速原則,具體的和小編一起來看看。
電機通常以大約1750rpm的全速轉動,但是這對一個雙螺桿擠出機螺桿來說太快了。如果以如此快的速度轉動,就會產生太多的摩擦熱量而且塑料的滯留時間也太短而不能制備均勻的、很好攪拌的熔體。典型的減速比率在10:1到20:1之間。一階段既可以用齒輪也可以滑輪組,但是第二階段都用齒輪而且螺桿定位在后一個大齒輪中心。在一些慢速運行的機器中(比如用于UPVC的雙螺桿),可能有3個減速階段并且速度可能會低到30rpm或更低(比率達60:1)。另一個極端是,一些用于攪拌的很長的雙螺桿可以以600rpm或更快的速度運行,因此需要一個非常低的減速率以及很多深冷卻。如果以如此快的速度轉動,就會產生太多的摩擦熱量而且塑料的滯留時間也太短而不能制備均勻的、很好攪拌的熔體。
有時減速率與任務匹配有誤——會有太多的能量不能使用——而且有可能在電機和改變速度的減速階段之間增加一個滑輪組,這要么使螺桿速度增加到超過先前極限或者降低速度允許該系統(tǒng)以速度更大的百分比運行。這將增加可獲得能量、減少安培數并避免電機問題。在兩種情況中,根據材料和其冷卻需要,輸出可能會增加。直觀知道易損件的磨損狀況因為翻開便利,所以能隨時發(fā)現螺紋元件、機筒內襯套的磨損程度,然后進行有用的修補或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