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天津墓地的風水知識
在龍齒部位可以扦穴,但不要太近骨,扦穴近骨則位置太高,反會傷龍。遇著陰脊象雞胸切玉一樣時,需要分清老嫩和交襟。所謂老嫩,即是陰陽,所謂交襟,即是界水。陰脊的來勢要象雞胸一樣,不能陰來陰作。平陽地則要象鳩尾,要識別剛柔和界限。所謂剛柔,也就是陰陽,所謂界限,也就是交襟。墓穴所在的平陽地要形如鳩尾,不可陽來陽作。在處理這些情形時,說理既要清楚,也要有眼力。不然的話,明明是陽卻說成是陰,明明是陰卻說成是陽,那樣雖然熟誦這篇經文也沒有什么益處。
50歲以上老人病故,被稱為“正壽”,當按正常的禮儀辦喪
京族人對葬禮是非常重視而謹慎從事的。因為他們認為,和陽世是相通的;的和陽世親眷仍有某種聯系,搞好葬禮,彼此可平安無事;若搞不好,就會讓受苦,又給親眷遺患無窮。在京族習俗中,50歲以上的老人病故,被稱為“正壽”,當按正常的禮儀辦喪。其過程大體是: 1.報喪:老人斷氣后,孝子要在旁邊守護,待法師查閱歷書確定無“重喪”之后,方可哭喪舉哀。倘有“重喪”,法師要另作法事殺雞代命以“解犯”。然后報知族內眾兄弟,并派人往舅家報喪。待舅家來人驗看后(尤其是對娶來的女性)才能。這是遠古母系制舅權意識的殘余表現。 2.殉葬前要用浸著柚子葉的熱水給死者凈身并更衣。洗后的水不能隨便亂倒,要罐裝起來,待出殯后,夜里拿到野外叢林去掩埋。入棺要選擇時辰,先由法師念咒,用火把驅趕棺中的鬼邪。然后由孝子孝女們抬尸入棺,在死者嘴里放兩三枚錢幣和幾粒白米,以安其。再在死者身上覆蓋一塊紅布,以示陰陽兩絕。若死者的配偶尚健在,還要將原來共用的被單撕下一半蓋在死者身上,表示從此鴛鴦情斷,人鬼分途。后把棺蓋釘牢。 4.殯葬:殯葬的時間和地點均由法師擇定。時間一般選在潮落的時候。出殯時,在法師的導引下,一路上,由一人撤紙錢開路,意為向野鬼買路通行。墓穴事先已挖好,靈柩抬到墓地后,法師揮動法刀,進行法事畢后就掩埋。葬后三天,孝主備三牲和香燭紙錢前往祭墳,給新墳培土,俗稱“復墳”。這種“復墳”之俗,在古駱越后裔的諸民族中幾乎都還在流行。這原來是遠古時代祖先崇拜的產物,它要使墳墓顯得莊嚴肅穆,以表示對祖先的尊崇。但和其他民族有所不同的是,京族復墳時所建的塋墓卑下低矮。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是夏歷中用來編排年號和日期用的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是夏歷中用來編排年號和日期用的。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天干;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稱十二地支。干支還是陰陽之分:甲、丙、戊、庚、壬為陽干,乙、丁、己、辛、癸為陰干;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丑、卯、巳、未、酉、亥為陰支。以一個天干和一個地支相配,排列起來,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陽干配陽支,陰干配陰支(陽干不配陰支,陰干不配陽支),共有六十個組合,稱為“六十甲子”。我國人民過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環(huán)起來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
干支紀年法:如甲子為年,乙丑為第二年,丙寅為第三年.
干支紀年法:如甲子為年,乙丑為第二年,丙寅為第三年……六十年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環(huán)下去。例如1929年是農歷己巳年,1930年是農歷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農歷己巳年。我們在日歷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紀年這種方法排列下來的。陽歷年份除以60的余數減3便得該年農歷干支序號數,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紀。如果序號數小于、等于零則于支序號數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余11,年干支序號數=11-3=8。查干支表知該年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余3,干支序號=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該年為癸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