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為什么補了鈣肥還會缺鈣?
一般情況下,土壤中有效鈣含量低于10μmol/kg判定為缺鈣。有很多農(nóng)戶會反映鈣肥已經(jīng)用下去了,但依然有缺鈣現(xiàn)象發(fā)生。其原因可能是因為:
1、鈣肥的質(zhì)量不過關(guān)或是使用的時期不當(dāng)。
2、生理性缺鈣所致。所謂生理性缺鈣,是指土壤本身含有足夠的鈣,而就是一些影響蒸騰作用或者根系生長的因素造成了鈣無法被作物正常吸收,產(chǎn)生缺鈣的主要因素包括溫度、土壤酸堿度、土壤水分及施肥等:
溫度:過低,蒸騰拉力?。粶囟冗^高,作物氣孔關(guān)閉,自然無法進行。
土壤酸堿度:土壤酸化使可溶性鹽濃度加大,根系吸收鈣難度加大。針對于南方土壤,酸性較強,土壤鹽分過高,抑制了水分和鈣的傳導(dǎo)吸收。
土壤水分:土壤水分過高會造成漚根壞死,干旱易引起根系失水、植株萎焉,加上在這種情況下鈣移動性更差,加劇了根系對鈣吸收的難度。
施肥不當(dāng):銨態(tài)氮肥的過多使用會抑制鈣肥吸收
液體氯化鈣:
液體氯化鈣為無色通明或略微渾濁的通明液體,主要標準有28%、32%、34%、35%、38%、40%、42%等不同濃度產(chǎn)品。
固體氯化鈣:
1、按其形狀分為:
(1)顆粒氯化鈣;
(2)片狀氯化鈣;
(3)粉末氯化鈣;
(4)球狀氯化鈣
2、按其所含含量結(jié)晶水的多少分為:
(1)二水氯化鈣 :
a、二水氯化鈣片狀,含量為≥74%;
b、二水氯化鈣粒狀,含量為≥74%;
c、二水氯化鈣粉狀,含量為≥74%;
d、二水氯化鈣塊狀,含量為≥74%;
(2)無水氯化鈣 :
a、無水氯化鈣片狀,含量為 ≥99%;
b、無水氯化鈣粒狀,含量為 ≥99%;
c、無水氯化鈣粉狀,含量為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