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20世紀40年代(Gilluly,1948)以H.H.Read為代表的“變成論”者和以N.L.Bowen為代表的“巖漿論’’者之間的爭論,隨著其后越來越多的學者認同花崗巖的巖漿起源而結(jié)束。然而,組成花崗巖體的巖漿來自何方?用Bowen的話表示:Whence the granites?(花崗巖從何而來?)對于這一問題,壓倒性的認識是:花崗巖由地殼中各種不同成分的巖石部分熔融固而形成。
地殼表層,巖漿不噴出地面,而在地底下慢慢冷卻凝固后形成的構(gòu)造巖,是一種深成酸性火成巖,屬于巖漿巖。是火成巖,也叫酸性結(jié)晶深成巖,是火成巖中分布尤為廣的一種巖石,其成分以二氧化硅為主,約占65%-75%。花崗巖這個術(shù)語是谷粒的意思,在拉丁文中常被理解為葉綠體,因為它在構(gòu)造上是由小粒體而形成的花崗巖是尤為硬的石材,由于它鋼硬,防腐蝕性及鏡面反光效果,迷人的顏色,優(yōu)異的材質(zhì),花崗巖大板,花崗巖瓷磚已經(jīng)占有顯著的市場份額,如今花崗巖大板與瓷磚已經(jīng)非常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