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前胸手臂刮痧好處:
刮痧不僅可疏通經絡,還能加強淋巴循環(huán),但是因為淋巴就位于表皮層下方,因此刮痧到淋巴布滿的區(qū)域時,力道要輕柔,才能夠避免過分刺激淋巴,反而會使身體感覺到更疲憊。
按摩刷從胸大肌約鎖骨下方三角形位置,往外滑刮至上臂前側靠近肘前窩,再一路往下滑刮至手腕內側,這條經絡為肺經可滑刮20次再換手,中醫(yī)師表示,利用刮痧來刺激肺經脈,能強化血液循環(huán),減輕胸悶與肩部疼痛。
舉起手臂,用按摩刷從手肘處往下滑刮上臂外側至身體側邊淋巴區(qū),以輕柔力道重復滑刮20次再換邊,改善掰掰袖,加速新陳代謝。
刮痧5注意,需重視:
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反復刮動,摩擦患者某處皮膚,以治疾病的一種方法。刮痧是根據中醫(yī)十二經脈及奇經八脈、遵循“急則治其標”的原則,運用手法強刺激經絡,使局部皮膚發(fā)紅充血,從而起到醒神救厥、去毒祛邪、清熱解表、止疼、健脾和胃的效用。
刮痧對于感冒、發(fā)燒、中暑、頭疼、落枕、肩炎、肌肉驚攣等病癥有很好理療的效果。
刮痧雖好,但在操作前后要注意以下問題,避免在刮痧防治疾病時著涼感冒,或造成新的麻煩。
1、刮痧理療時應注意室內保暖,尤其是在冬季應避寒冷與風口。夏季刮痧時,應回避風扇直接吹刮試部位。
2、刮痧出痧后30分鐘以內忌洗涼水澡。
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處進行再次刮試出痧。再次刮痧時間需間隔3~6天,以皮膚上痧退為標準。
4、刮痧出痧后較好是飲一杯溫開水,并休息15~20分鐘。以補充氣陰。
5、以下人群慎用或忌用:孕婦;血小板減少者;皮膚高度過敏,或患皮膚的疾病的人;心臟病出現心力的衰竭病的人,全身重度浮腫者;醉酒、過饑、過飽、過渴、過度疲勞者等。
究竟刮痧應該如何刮
1、人取舒適體位,充分暴露其施治部位,并用溫水洗凈局部。
2、用邊緣光滑的湯匙(或調羹、銅幣等)蘸上麻油(菜籽油、花生油、豆油或清水均可),在需要刮痧的部位單向重復地刮。
3、刮痧順序一般是由上而下,或由身體中間刮向兩側,或每次都由內向外,不得來回刮動。每次每處大約需刮20下左右,皮膚出現深紅色條即止。
4、刮痧部位通常只在人背部或頸部兩側。根據病情需要,有時也可在頸前喉頭兩側,胸部、脊柱兩側、臂彎兩側或膝彎內側等處刮痧。也可按照病情需要選擇適合的部位刮痧。
5、每一部位可刮2~4條或4~8條“血痕”。按部位不同,“血痕”可刮成直條或弧形。
6、應用較小的刮匙,可在穴位處刮痧。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天突、曲池及背部的一些腧穴。在穴位處刮痧,除了具有刮痧本身的理療的效果外,還可疏通經絡。
重慶中醫(yī)康復培訓學校分享什么是“痧”
刮痧技術的優(yōu)勢
刮痧療法是傳統(tǒng)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即脫源于針灸、按摩療法,又同屬民間療法。故而長期在民間廣為流傳和應用,深受群眾歡迎。因此,刮痧療法既具有針灸療法的一般特點,又更具有自身特點,概括起來有簡便易學、器械簡易、經濟實惠、方便及時、安全、可靠、無副毒作用。
刮痧的注意事項
(1)施用刮痧療法,應根據病情積極配合其他療法,如針灸、按摩、拔罐、電針、中草藥等,以增強理療的效果。
(2)刮痧后1小時內不能用冷水洗臉及手足。同時刮痧要適當休息片刻,可適當飲用溫開水或姜湯或清涼茶,以幫助新陳代謝,不能急躁和動怒及憂思憂郁,并禁食生冷、酸辣、油膩或難消化食物。有汗者,應及時擦汗,切忌當風受涼。當天不可做重體力勞動。
(3)刮痧用于保健強身,手法宜輕,用力均勻適中,以26次為宜,但刮拭部位不宜出現“痧痕”。冬天可在衣褲上刮治,皆能達到舒筋活血、艱病健身、延年長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