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生物碳源的排放系數
排放系數法排放系數法是指在正常技術經濟和管理條件下,生產單位產品所排放的氣體數量的統(tǒng)計平均值,排放系數也稱為排放因子。目前的排放系數分為沒有氣體回收和有氣體回收或治理情況下的排放系數。但在不同技術水平、生產狀況、能源使用情況、工藝過程等因素的影響下的排碳系數存在很大差異。因此,使用系數法存在的不確定性也較大。此法對于統(tǒng)計數據不夠詳盡的情況有較好的適用性,對我國一些小規(guī)模甚至是企業(yè)估算其排碳量也有較高的效率。
生物碳源選擇與生物培養(yǎng)
污水廠的管理的核心在于對污水廠內的微生物的管理,為這些微生物提供充足的營養(yǎng)和環(huán)境是每個污水廠運行管理人員需要認真進行的工作。但是由于飲食習慣的地區(qū)差異,工業(yè)企業(yè)的生產廢水排放,處理水量的大小等等因素,實際進入污水廠的污水水質中的C:N:P的營養(yǎng)比例并不是按照微生物生長所需的100:5:1的,正是由于進水水質中的比例失衡,才造成了污水廠運行人員對碳源甚至營養(yǎng)物質的探討。在一些工藝調整人員看來,人工投加的碳源以葡萄糖,面粉等簡單的有機化合物,便于微生物吸收利用,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因此污水廠內碳源的補充是的解藥,對于任何工藝問題都要進行碳源的補充
生物碳源
有機碳與氮磷鉀配施處理可顯著增加土壤微生物對氮的固持。在土壤培養(yǎng)第9天時,微生物氮固持量高,添加葡萄糖、濾泥和雞糞的處理分別占到總施氮量(50mg·kg-1)的百分比達到17.9%、28.9%和38.4%;在土壤培養(yǎng)第31天時,單施氮肥和氮磷鉀處理對氮無固持,低于對照土壤,而有機碳與氮磷鉀配施處理微生物氮固持量占總施氮量的百分比依然維持為21.4%、24.3%和28.7%?! ?
有機碳與氮磷鉀配施可提高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樣性。通過Biolog指紋分析,與單施氮肥相比,有機碳與氮磷鉀配施后,土壤微生物的平均每孔顏色變化率(AWCD值),Simpson指數均提高,對不同底物的利用能力增強,微生物功能多樣性增加,葡萄糖對微生物功能多樣性的的貢獻明顯大于其它類碳源,效果顯著。
不同生物碳源處理土壤氨氧化細菌群落結構差異
應用末端限制性的片段長度多態(tài)性(T-RFLP)方法分析表明,有機碳與氮磷鉀配施可改善土壤細菌群落結構,提高細菌群落結構多樣性。以含有豐富有益微生物的濾泥效果最為明顯,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為芽孢桿的菌屬,鏈桿的菌屬,鏈球菌屬類細菌?! ?
不同碳源處理土壤氨氧化細菌群落結構差異顯著,其中有機碳與氮磷鉀配施處理顯著改變了土壤中氨氧化細菌原有群落結構,而其中亞硝化螺菌屬(Nitrosospira)在群落結構中的百分比例差異顯著,從而可能延緩土壤氨氧化作用,減少氮素損失。